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扎哈·哈迪德
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获得者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因心脏病突发离世,Zaha Hadid因其作品不易付诸实现,曾被称作“纸上建筑师”。当世界上的城市开始需要地标性建筑时,Zaha极为独特的作品立即脱颖而出。进入90年代后期,她逐渐进入事业的高峰期,2004年获得了有建筑界诺贝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
她的设计刷新了视觉主义的峰值,充满流动感的线条看得人心旷神怡,就像一种流动性的能量,可以由外而内交错进入建筑之中,而建筑本体的线条,与周遭环境的动线皆富有穿透性。
这样的设计风格为Zaha带来了世界性声誉,也引来不少争议。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她的设计过于注重视觉刺激,忽视了建筑与环境及内部功能的协调性。
今天我们节选台湾作家、设计师包益民与Zaha Hadid 的合伙人、设计总监Patrik Schumacher,及为Zaha工作的台湾设计师彭文苑的两段访谈,与大家分享。从这两位在Zaha 身边工作的设计师口中,我们可以窥见她前卫大胆的建筑设计语言,以及秉承至今的Zaha设计哲学。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其代表作品包括the peak club,伦敦蛇形画廊,卡迪夫湾歌剧院,广州歌剧院等。
Zaha的设计追求流动感,看重视觉震撼
彭文苑[以下访谈简称彭]:逢甲大学、U.T.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建筑系毕业。现为Zaha Hadid Architects 建筑事务所设计师。
1.你来Zaha Hadid工作有没有很兴奋?
彭:有,非常兴奋,当初来这边是很大的赌注啦,因为我放弃美国的工作签证,还有美国建筑师考试的资格。我觉得很值得,很兴奋,也非常有挑战性。
2.可以简单介绍你在这里工作的经验吗?
彭:我想最特别应该是视野很不一样吧。在一个世界级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你会遇到的人才、案子和挑战是完全不同等级的。
在这边我看到的状况是,以Zaha为主,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所以变成你在你的同事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互相学习,感受当中的刺激跟成长。我在这边工作了一年,感觉上像是来了很久。你吸收、面对新东西新挑战,是一直不断而来的。
Zaha的公司从它开始变得很有名,变大扩张之后,算起来其实很年轻。我觉得公司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它给设计师很大的自由度,只要你有能力处理,公司可以让你去做很多在别的公司可能要资深设计师才能做的。
3.现在Zaha Hadid Architects的公司有多少人?
彭:大概两百多人。在整栋建筑物附近有两百多个员工。然后我们在德国有个小小的办公室,在罗马也有办公室,在广州也有一个办公室,因为现在正在进行广州歌剧院的案子,我们必须派一些人过去,一年半前这边才只有约一百多人。
4.Zaha Hadid Architects目前有多少亚洲人在里面工作?
彭:这一两年多了,我想应该有十几个。时机很重要,当初我们公司会找台湾人是因为广州的案子,公司需要一些会讲中文的人,然后我在逢甲的学长当初在AA毕业之后,便一直留在这里,后来就被Patrik找过来。
5.你觉得为什么看起来现在世界都这么需要Zaha?
彭:我想这当然跟她多年来,特别是早期那些作品给大家的印象有关,大家都知道她是非常有天分的设计师,我觉得她也是因缘际会下,像她早该有机会成名却没有成名。在她拿到普立兹克奖之前,你如果问人家对Zaha的印象,大部分应该都是很正面的,都觉得她很有天分。
但一旦开始有案子被盖出来之后,大家开始知道她的东西真的可以被盖之后,大家就觉得她的东西非常前卫,在这个年代是蛮有意义的。你会看到大家开始会做一些以前想象不到的事情。那我想Zaha在潮流里面算是蛮前卫、顶尖的人物,所以后来她得奖之后,那完全就是有实力、也有名气了。
一般人对Zaha设计的评价当然就是非常exciting。这个年代是非常未来主义的年代,大家很看重视觉上的震撼,自然而然我们公司在视觉设计方面有它的优势,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在设计上,可以盖出一个难度更高的建筑。
6.你的设计如何让人家感觉还是保有Zaha的精神,你们怎么去展现独特性?
彭:Zaha很早期就发展出自己的设计语言,所以其实你只要做出类似的语言,一般人都会把它归类成Zaha的。她一直有这方面的优势,但当然这都是前面这几十年来发展的成果。Patrik是第一个知道怎么掌握这个语言的人。
我们本身其实就像一般大事务所那样,就像你进到Frank Gehry你就去学它那一套,我们进来之后也就是去观摩去学习,尽量去把Zaha那种流动感,那种dynamic感觉变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开始去尝试一些譬如说比较时代性的新东西,新的风格,混合在一起,弹性还是很大。
Patrik Schumacher[以下访谈简称P],为Zaha Hadid Architects合伙人、设计总监。
1. 大约五六年前Zaha Hadid Architects开始接下许多重要的案子,2004年Zaha更得了普立兹克建筑大奖,这一切对你和公司有什么改变?
P:这一切都给我们很多机会,去实现长久以来规划一个城市的梦想,去尝试新的建筑设计语言,更有能力去处理复杂的结构,真正把一切想法实践出来。
现在我们正在做很多不同大楼的建设,同时也希望做更多东西。规划好所有的制造阶段,当中包括细节的设计,还有很多文件上的处理。这都是很新很大的挑战,这都超越了设计或想法概念的层面,我们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去建立这种模式,我们的文化就是所有设计都是有根据的。
2. Zaha Hadid Architects除了建筑设计,也有做家具,现在还替CHANEL做一个移动性的美术馆,你们是刻意去选择这些特别及规模较小的案子吗?
P:大的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但大的案子很容易遇到障碍而延期甚至是停止,时间拖太长,就会变成像在一个迷宫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出来。像我们有个罗马的案子,我们有一个团队一直做了五年,但现在几乎都被遗忘了,太多的延期、建造时间也很长,所以我们都会乐于去接触一些特别的案子。
3.你对于这个转变有什么感觉?
P:这很有趣、很刺激,只是生活变得更紧张忙碌。我们更有能力不是顺流而行,而是塑造我们与客户真正想要的东西,塑造一个团体,执行案子的能力。我们其实在每个案子中不断成长,而公司是与案子一同成长,朝向不同的阶段进发。
4. 你对在中国及迪拜这些全速发展的区域,有什么看法?
P:我们一直为迪拜进行一个很大型的规划。迪拜很积极都在进行都市生活规划,希望通过不同建筑去表达整个城市,那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我们也有参与很多,到目前为止还是令人相信它有很大潜力。
至于中国,我一直有批评中国的城市规划,很挤拥细小,越来越多人买车也造成更多的交通问题。在迪拜其实也有同样的问题,有很多的漏洞,各地方的规划没有好好连接,不论是创意上、规划上,我们都感受到很多需要更好的地方,我也相信我们能有所贡献。
5. 你们未来五年的计划是什么?
P: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都市建设计划,也希望设计更多公共空间及建筑,这不是说我们会拒绝接商业案,而是希望在文化、公共建设上有所实现。我们仍然会保持高度的选择性,创造与众不同的建筑。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现在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积极参与项目。将来还是有很多有趣的案子在等我们。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