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5年当选院士名单,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这是继2013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的郭仁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深圳本土诞生的第二位院士。还在开会的孟建民接受了采访。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孟建民
“这离不开深圳的创作环境”
对于自己的当选,孟建民的反应和回答都非常谦逊。“除了个人的专业追求和努力外,也是多年受培养和教育的结果。”他还强调,“也离不开深圳提供的创作环境。”
孟建民非常感谢母校东南大学的恩师齐康。而这次巧合的是,与孟建民一同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的还有同班同学王建国,他也是齐康的学生。而就在当日中国科学院公布的2015年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中,另外四位东南大学校友宣益民、常青、黄如、房建成一同当选。其中,常青也是齐康的学生。一日出了三个院士,均师从齐康老师。
孟建民表示,中国首个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王澍,也是齐康的学生。齐康的学生“都很争气”,作为老建筑四校之一的东南大学可谓是学术大丰收。
此次,孟建民是以企业类别当选,其余基本都是大学类的。他说,这说明企业的研发力量在不断加强。他也再次强调,“深圳的创新氛围,给我们这些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建筑的使命是为人服务
人,永远是孟建民在做建筑时首要考虑的,他反对华而不实、奇技淫巧。他说,“建筑的使命是为人服务。现在很多建筑忽视了这一点,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搞得高大上,强调这强调那,就不强调为人服务。” 孟建民观察、反思行业乱象,很早就提出了“本原设计”理论。
他还以“健康、高效、人文”来重新诠释建筑的当代属性。他说,很多人并不关注这三个属性,而是追求风格,希望几十年不落后,而这都是表面的。建筑要有利于人体健康,创造宜人的环境,使用效率要高,以人为本,要关怀所有人。
“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也走过弯路。”谈到自己的作品曾留下哪些遗憾时,孟建民说,“建筑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设计完后,随着使用功能、规格的变化,它是流变的。建筑只有相对的好,相对的合理。我们只能尽力将遗憾减少。”
孟建民曾谈过多年前他主创设计的合肥图书馆,因为经验不足,未考虑温室效应,导致中庭积热,能耗大。
过分追求地标建筑需检讨和反思
风格是一个建筑师的标签,但孟建民显然并不太追求所谓的风格。“有些建筑师,任何条件下都用一种语言来表现;有些建筑师则更愿意因地制宜。我想我属于后者。”
“用一种语言,套所有环境,那样太形式主义。我更愿意根据特定的环境来定位,采用适合当地的建筑语言,来适应、表现、响应环境。当然,我个人喜欢有逻辑、简约的建筑风格。”孟建民说。
对于中国当前各城市过分追求地标的现象,孟建民认为需要检讨和反思。“地标建筑有存在的必要,但不能完全以外在的形式体现,所谓的几十年不落后,都是表象和形式上的判断,比的是谁有钱,有实力,这个倾向并不好。我们应该比比内在的东西。”
2004年10月,以孟建民为主导提议深圳市规划局发起的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如今已历经十个春秋。在他看来,这是推广普及建筑思想的一个很有益的活动,可以提高大家对建筑的兴趣和素养。
谈到建筑教育,孟建民认为国外的建筑教育更多样化,有的偏艺术,有的偏技术,还有的偏综合,而国内同质化现象严重。不过,现在也有多样化的趋势。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