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唐子来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的决议,里面专门有一篇详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问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经过粗放推进的初期阶段后,开始逐步迈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阶段。
如何认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理解城市群的发展?如何把握新城、旧城间的协调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子来。
我国城镇化存在共性问题
Q: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性”环节,有哪些部分是我们应该重视而当前没有重视起来?或者说,您认为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规划方面的问题?
唐子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城市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共性问题可以归纳为:注重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具体表现包括忽视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等等。这些问题似乎都与城市规划相关,但本质上是体制弊病所致。
Q:好的城市规划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唐子来:国际经验表明,城市规划应当有助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包括经济活力、社会包容和环境友好。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13年12月,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随后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5年12月,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随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表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引领下,城市规划有望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城市群需要推进跨界协同
Q: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刚刚正式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都提到了有关城市群的建设,在您看来,问城市群的规划和城市的规划有什么不同?
唐子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都再次强调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区域发展战略。城市群规划的核心是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城市群的整体效益大于各个城市的效益之和。城市规划以行政辖区为空间单元,而城市群规划则要推进跨界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包括产业集群、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协同发展。
Q:您认为,我国城市群规划存在哪些困难?比如京津冀地区,我们提出要协同发展,但目前各地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您从规划的角度看,如何通过做好规划来推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唐子来:我国已经编制了若干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规划,如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等。城市群规划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工具,还需要建立区域协同发展的体制平台和机制保障。
京津冀地区不仅编制了区域协同发展规划,而且建立体制平台和机制保障。期待京津冀地区能够在产业集群、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形成协同发展,为全国各地提供示范效应。
新城区建设要注意四个维度
Q: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设新城新区,您如何看待这种情况?新城新区应该如何规划才能与旧城区实现和谐发展?
唐子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新城新区建设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城市建成、环境演化以向外拓展为主。我国的新城新区建设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新城新区建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则是新城新区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何塑造新城新区的地方特质,使之不仅体现实力和活力,并且展现独特的魅力,这是新城新区建设应当追求的理想境界。
Q:除了新城的建设外,还包括老城的改造,您认为在旧城改造中,我们应该要注意哪些规划方面的问题?
唐子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可以预见,城市更新将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城市更新必须关注四个基本维度。其一,提升地区功能是城市更新的经济维度。纵观各国实。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环境改造,而且要促进地区功能转型和升级。伦敦码头区作为欧洲最大的城市再生项目,昔日破败荒芜的滨水地区已经转变成为工作-居住-休闲融为一体的后工业化场所,重新受到居住者、投资者和旅游者的青睐,新的全球金融商务中心有效地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其二,关注弱势群体是城市更新的社会维度。不断衰败的城市旧区也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栖息地,城市更新应当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在巴黎的马莱保护区,部分街区划为社会住宅区,通过政府补贴、低息贷款和减税的方式,鼓励中下收入阶层能够继续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区,尽可能维护社会结构的多样化。
其三,保存历史脉络是城市更新的文化维度。尽管物质环境日趋衰败,但城市旧区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保存历史脉络,使之成为地区发展的独特资源,这是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体验经济”时代,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城市建成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时尚场所。
其四,塑造地方特质是城市更新的形态维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最有竞争力的城市既要链接全球网络,又要塑造地方特质,两者缺一不可。作为最顶级的全球城市,纽约就是既链接全球网络、又塑造地方特质的典范城市。从中央公园到时报广场、从百老汇到洛克菲勒中心,纽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场所营造”的奇迹。由废弃高架货运铁路改造而成的纽约公园就是工业遗产再生和地方场所营造的最新地标。
链接
“十三五”规划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内容: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促进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机制;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加快新型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十三五”规划关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论述:
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积极稳妥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重点疏解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医疗和培训机构、部分行政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高水平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集中承载地和“微中心”。
优化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
构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重点发展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构建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
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建设,加快建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并逐步成网,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客运专线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升国省干线技术等级。构建分工协作的港口群,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立海事统筹监管新模式。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航空运输协作机制。
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协调联动机制,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气化工程,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以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联合开展河流、湖泊、海域污染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分区管理,建设永定河等生态廊道。加大京津保地区营造林和白洋淀、衡水湖等湖泊湿地恢复力度,共建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建设区域人力资源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衔接区域间劳动用工和人才政策。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鼓励高等学校学科共建、资源共享,推动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内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支持开展合作办医试点。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在三省市间的顺利衔接,推动社会保险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