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又名马洲、牧城、马驮沙,位于省中轴线与长江的交汇点。近年来,靖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要载体,围绕“大江翠玉、绿润马洲”的主题,秉承“道法自然、师法盆景”的理念和手法,将独具特色的靖江“水石盆景”艺术应用于园林绿化建设中,以城为盆,以市塑景,因地制宜,精雕细琢,不断拓展绿化空间,打造宜居城市,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达到了既整治环境、美化城市,又凝聚人心、提升文明的综合效益。
生态优先 绿色引领 创建惠民
靖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创建惠民”的发展理念,明确把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打造城市特色的有效举措和提升公众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2012年,靖江市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出台《靖江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方案》,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实行市领导挂帅、各部门协作联动,将绿化建设任务列入年终综合考评,明确工作时序和进度,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工作联动、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靖江市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打造绿色城市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来抓,严格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着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广泛开展园林绿化进街道(园区、办事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引导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建美好家园。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植树造林,爱绿、护绿氛围不断浓厚,先后建有“共青团林”、“红领巾成长林”、“政协林”、“友城林”等多片林地,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满意率达93.1%。2013年城市建成区各类绿地面积达1271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398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7.8%和41.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36平方米,形成了“以公园、小游园和单位、居住区绿化为点,以沿河、沿路绿化为线,以生产性绿地、防护林、良种基地为面,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以人为本 以文塑城 以景怡人
水绿相依、环楔结合、点网布局,三年来,靖江市累计投入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资金13.2亿元,充分利用江、河、路、桥等自然条件,整体推进全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滨河景观,构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生态环境。
公园、小游园是城市的客厅。靖江城区拥有人民公园、马洲公园、西郊公园、天水公园、东湖园、戏鱼墩公园、牧城生态园等7座大型综合公园。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衡,市民步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道路绿化和滨河绿化是城市的绿廊。精选乡土树种、色叶树种和适宜生长的花草品种,力求“一路一景”,营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景观节点。此外,结合水环境综合整治,渔婆港、横港、十圩港、天生港、真武河等串联成拂水飘锦的绿色长廊。
特色鲜明 品质提升 建管并重
为满足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靖江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加快品质提升。靖江市注重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坚持适地适树,避免大树移植,坚持自然护坡,减少硬质驳岸,坚持城市道路林荫化、停车林荫式,林荫路推广率78.09%。应用宿根花卉、自衍花卉,丰富地被植物。实施立体绿化。建有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通过堆肥和深加工有机营养基质等方式,实现循环利用。按照节水型城市要求,在横港、十圩港边建造取水口,在污水处理厂修建中水回用取水站,供应绿化、环卫等市政用水。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率、本土率不断提高,本地木本植物指数为0.85。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实施率达72%。同时,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城市低洼积水点,实施“一路一策”的重点改造。有序推行透水铺装,在天妃广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逐步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绿化管理。靖江市制定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绿线管理实施办法、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园林绿化信息发布和社会服务共享平台,进一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健全“定岗、定责、定人”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绿地管护的专业化、机械化、技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园林城市的创建成果。
一城芬芳 硕果共享 美在靖江
瞄准“生态、美丽、宜居、文明的现代化滨江城市”的建设目标,靖江市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以水兴城。狠抓水生态建设,加快城区及城市周边14条河道治理,大力修复水生态、建设亲水景观,让城区的水更清、景更美。二是以绿靓城。建设生态绿地、公园绿地,实施道路、滨河、桥体、垂直绿化和林荫化改造,建设与城市面貌相协调、体现生态宜居的现代景观。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