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中国设计总监 詹晟女士
拆墙破围,拆之有道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对于这项新政乍一看的确吓了一跳,但从专业的角度仔细思考,还是非常认同的。
所谓的打开围墙不再封闭住宅小区,其实并不是一刀切指所有规模的住宅小区,而是指影响了整体城市交通结构体系的一些超大型住宅区。推广街区制是解决城市道路拥堵,打造更多公共交往空间的良方。
街区制的核心在于控制街区的合理尺度,形成规模适中的居住组团和主次均衡的路网系统。这个和我们在住宅规划中谈到的住宅小区的合理防卫单元的概念不谋而合。设计中我们研究合理的街区尺度在150米-200米左右,4至8栋楼围合成一个组团,组团之间为城市支路和邻里商业配套设施,围合的组团内以人车分流的方式通过地下车库结合地面的景观内院,打造从公共城市空间到私密的住宅单元过渡的精致而尺度适宜的半私密空间。组团外是开放式街区,尺度适宜的支路保证车流通而不畅,丰富的社区配套增进不同组团的邻里交往。组团内通过门禁管理,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围合的院落景观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也充分保证了住区的私密和安全。这样一个防卫单元合理控制了住区规模,提高了社区的安全系数,还有利于引入城市生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能提高配套公建的利用效率。
开放式街区项目实践
我们团队在多年的住宅设计中也多次将开放街区的概念应用在规划设计中。例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上实泉州海项目,在规划之初就引入城市支路和开放街区的概念,上位规划也对城市支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概念深化到设计中,纵横两条支路将项目用地分成两个住宅组团和两个商务组团。住宅组团两排楼围合成安静怡人的内院,地下机动车出入口沿外围支路进入地库,内院形成完全人行的私密景观空间,组团内近500户的规模便于管理和安全防护。住宅和商务的功能通过支路疏导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外围的住宅底层配置丰富的邻里商业,结合支路适宜的尺度营造亲切的邻里氛围,增进公共交往的几率。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