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要补上“美术课”
日前有消息称,今年南京城建投资计划已敲定,总额为388亿元。思路也已明确:力戒烧钱建筑,在建筑设计上要实现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融合。对建筑尤其对高层建筑、公共建筑的规模、尺度、外观、形态、区位、数量、风格、色彩等要素,将从城市整体层面进行有效控制和引导,避免“贪大、媚洋、求怪”。在城市建设或规划设计中,“美”终于被放到了重要位置,令人期待。
有位英国学者在其著作中提出问题:中国很多城市为什么那么难看?比如只求惊奇。“摩天情节”泛滥,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目的是要让人感到惊奇和叹服,而不是把它建设成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不管它是否有利于服务于本地需求;比如外形丑陋,失去灵魂。诸多城市几乎被翻建了一遍,方块形建筑物包裹着水泥或瓷砖,既不美观,也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文化;比如城市面貌惊人相似。补好城市建设美术课,确实已到了非抓不可之时。
东南大学教授程泰宁曾直言:在一些城市领导和开发商眼里,不管美丑、适用与否,只要标新立异、能吸引眼球,就是成功的建筑设计。中国正成为西方各种建筑理念的试验场,很多在西方国家根本不可能“落地”的畸形建筑,在中国却可以一路绿灯、变为现实。不少城市领导“远学迪拜,近学新加坡,普遍模仿拉斯维加斯”,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西方文化的“义务推销员”。这不仅使我国城市普遍陷入特色危机,而且造成土地、资金、能源巨大浪费。这又说明,“洋化”不等于美,而“难看”既意味着功能缺陷,又意味着巨大浪费。补城市建设美术课过程,实际上也是在力戒烧钱建筑。
在城市建设中,“美”不仅指外观好看,更主要是协调、宜居、舒适、持续、有特色。在规划设计中则要求,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规划和管控,拓展和提升城市绿色空间,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换句话说,实用和审美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个有机体,两者属于互补关系。建筑当然要讲实用,但实用又离不开审美。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赋予实用以审美价值才能真正给人品质生活。处理好实用和审美之间关系,自觉补好城市建设美术课,就是提升城市品质以惠民。
杭州“钱江时代”住宅小区、中山路“南宋御街”、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都是王澍建筑设计代表作。三处建筑或弥漫着淳朴民风,或将建筑和大自然融合,或“以旧材料纪念过去”,都因“中国元素”释放出璀璨光华和无穷魅力。力戒烧钱建筑,补好城市建设美术课,应当自觉破除“不洋不怪,怕人不爱”束缚,多多发掘传统建筑中的智慧。国外先进建筑设计理念值得学习,但要放出眼光“拿来”,还要和优秀传统及本地情况结合起来,不能把自己家园变为烧钱建筑试验田。
城市规划也好,建筑设计也好,都极具专业性。补好城市建设美术课,尤其需要各级官员对建筑审美多些自知之明,尊重专业人士的审美和大众文化的审美,防止权力任性而留下历史性遗憾。还应严格兑现决策失误问责规定,用制度来防止政绩眼光和商业眼光取代审美眼光。“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力戒烧钱建筑,补好城市建设美术课,实现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有机融合,人们才能最直观地看到,古城南京正在向着“人文绿都”和“强富美高”方向扎实前行。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