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 张永和
在张永和看来,建筑最大的魅力是“想象一个空间,自己能进去。”
等候张永和先生之际,他的夫人鲁力佳老师,也是1993年非常建筑成立时的另一位创始人,带我们重看了一遍那四个小字,“成立之初就这么设计的,不过那时是平面的,搬到这里后做了凹凸的处理。”可不,再仔细看,凸出部分正是FCJZ—“F”是“非”右侧下方部分;“C”是“常”里少了一竖的“口”;“J”是“建”的左侧结构;“Z”是“竹”字头下的左侧结构—“非常建筑”的四个英文首写字母,正好嵌到这四个汉字的结构中,着实奇思妙想。
温文尔雅、说话间常带着老儿化音的张永和,与建筑结缘之路也堪称中西合璧。1956年,他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人称“设计了半个北京城”的张开济,作品有天安门观礼台、钓鱼台国宾馆等。30年前,别人提起他也许会说:这是张开济的儿子。而今天人们讲起他,会说他是“中国当代建筑之父”。
张永和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留学。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1989年成为美国注册建筑师。2005年9月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2010年参演《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他也是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评委。
“我盖个房子想进去看、进去住,那是最大的动力。”他认为,建筑关心的是人的生活,会起到引领生活的作用,建筑师在构思时会“想象它跟今天过的生活不太一样。”
非常建筑办公地的改造,就因地制宜地注入了生活的气息。去年从圆明园旧办公地迁来时,这里是老式办公楼的常规的一层,中间是黑暗、狭长的走廊,两边是办公室。走廊两侧承重墙不能打,张永和团队设计将黑走廊改造成亮堂公共空间,兼具开会、就餐、聊天、待客、形象展示、服装走秀功能,还不妨碍员工继续走路。
张永和还曾给用友软件园I号研发中心设计过办公楼。他发现程序员常加班,因此设计的第一个目的是“让人多出来走动”。但这不能靠嚷嚷,只能用设计让人愿意出来。他参考了北京四合院的原理,提供了接近大自然的环境,结果程序员们真的愿意多出来散步、做操。
最近张永和在建的房子位于南京。在江北老山山脉和珍珠泉之间的佛手湖畔,24栋风格迥异的建筑散落山中,依地势而建,像自然生长的特殊植物。这也是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永久展区。由于地形复杂,谁被分配在哪个地块,是11年前24位国内外建筑大腕抽签决定。张永和的建筑是“吊脚楼”,今年下半年完工。过去11年间,他曾三易其材,现在使用的是全新材质木芯玻璃钢做结构。新材料的研究是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做的。
提起木芯玻璃钢,张永和像小孩儿一样雀跃:“我拿给你们看”—这种材质还是第一次用在建筑实践中。从办公室小心翼翼捧出的,是一块里面是纹路清晰的木头、外面包了层平滑光亮材质的样品,捧在手里感觉很轻。
张永和介绍,建筑材质轻的好处是“省资源,地基也减了,运输也轻了。一个东西轻了,就可以少消耗能源。”另外,强度也特别好;两种材料也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木头是易燃的,而外面包的玻璃钢热了之后会坍塌、会熔。现在木头有了外面的玻璃钢包着不会烧;外头这层材料由于有了木头不会坍塌,就可以把它挂住。”
张永和笑言: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到“泛滥”,除了盖房子他还进行服装设计、舞台设计、做瓷器、写书、画画、做绘本、拍微电影……
不少建筑人兴趣较广,是因为“建筑与人的生活发生关系,你要不关心不理解生活就不太容易做工作。”不过张永和笑言,自己这样的是有些“泛滥”了。记者了解到,除了盖房子,他还进行服装设计、舞台设计、做瓷器、写书、画画、做绘本、拍微电影……
张永和的随笔集《作文本》几年前由三联出版,内行可从中看他怎么搞设计,外行看他的文字和奇思妙想,了解建筑师的构思方式。最近《作文本》的姊妹书《图画本》也出版了。
微电影拍过三部:《影捉影》、《小侦探》和《第三警察局》。其中《小侦探》也有绘本,还在继续画;《第三警察局》是设计制作了来拍的,以爱尔兰作家弗兰·欧布莱恩的小说《第三警察》为源泉创作。
服装设计的品牌叫“1/2”,男装主要由张永和设计,研究所里1名服装设计师,她参与设计,也负责裁、缝,生产则委托给广州“例外”等合作伙伴,销售在北京三里屯“薄荷糯米葱”中国原创设计概念店。最近较火的是款“梁思成西装”。某天张永和读到梁思成给林洙的家书,提到梁为冬季保暖改西装背心,于是他就为胸口怕冷的人设计了这款西装。用色为橙色,理由是“建筑师为啥非得穿得黑乎乎呀?”
张永和微博上被粉丝点赞的还有不少妙想,包括给无印良品设计的榻组合,不同组合能变化出床、沙发、凳子、挂架的功能来。
最近比较有意思的,是将于4月14日在北京世纪坛演出的话剧,非常建筑做舞台和服装设计。剧目是他非常喜欢的魏晋竹林七贤的故事,“跟南京还有些关系。”他笑着说。
剧的内容不会跳出历史,但舞台设计非常与众不同—它不需要剧院,用脚手架就可搭出一个空间,观众围坐在四周看戏,用张永和的话讲,“放农村都能演。”
张永和兴致勃勃地招呼记者看模型—四四方方的,由横竖相间的细高脚手架支撑而起。高处挂着月亮、云朵等布景,还有关押嵇康的监牢、司马家族的屏风……演员上台不要台口,从哪里都可上可下。“这其实不像传统的看戏,观众看到的其实是做戏的过程。”
由此带来的变化可能是,观众和演员的关系更融合无碍,不像以往分处台上台下。而围在四周看戏,“也可以看到另三面观众的反应。”
—“有可能跟自己一样,像自己的投射,也可能与自己的反应完全不同?”
—“没错。”张永和笑眯眯地回答。
“我喜欢血拼,服装设计就跟上街购物差不多,从自己想穿的开始。画画儿,是我从小的喜好。”
“做这么多事,时间怎么分配呢?”对这个问题,张永和先是一如既往慢声细语地回答:“其他事情都做得很慢,主要做设计,反正多少年永远在上班。《小侦探》画也好、写也好,都是周末和晚上。”
“是否每件事都需要设定一个时间目标?”听到这个问题,张永和笑了,“我知道您问这问题的基础,就是把我想象成一种疯狂的、事业型的人,尽管工作时间很长,我其实不是一天到晚地想工作。如果您把那一放下,就全都理解了。人活着为什么啊?说这个有点可怕。其实就是要努力活着高兴,但是并不容易。”在他看来,做这些事儿,就是兴趣。“我喜欢血拼,服装设计就跟上街购物差不多,从自己想穿的开始。画画儿,是我从小的喜好。”当然像从事建筑对专业知识必须熟悉掌握,对材料啊、制作啊,就像建筑中一块砖头啊、一块玻璃啊,都要特别了解,做什么都要认真地学习。
张永和说,他的确花很多时间在做工作,也喜欢这个职业。“可是我一定要做个建筑师吗?我其实也不肯定。”在他看来,有没有职业本不应该成为一个话题,但今天的社会非常功利,给每个人都描绘出一生中每一步都应该干什么的图景。“当然人家表面一看,我完全也跟着那个走,但他无法想象对我来说这里有多少的偶然性。实际上像竹林七贤,真正有独立人格、有自由意志,那个是我最羡慕的人生的基本东西。”
由此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张永和说,今天讲起来,最感谢的是家庭教育的宽松。“我们小时候都是玩啊,家里根本不管。现在你看,小孩学‘六艺’,玩命儿地念书,为什么啊?为了竞争啊。(家长)没想着孩子生活好,都想着要成功啊,其实生活好未必都从成功来的。现在我都没听说过有一个孩子没受今天中国的‘经典教育’,学游泳,学芭蕾,弹钢琴……我都想象不出怎么孩子还有空享受一下童年玩的事,其实那童年玩的事,最帮助发展创造力。”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