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科下一步准备做什么呢,我们要用3D打印机打印房子。三年之后万科的建研中心就会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房子,万科要集中资源,集中全球最优秀的资源,在中国广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做很多以前想不到的事情。
在近日举行的“万科公开讲坛·致敬1984”系列活动上海站上,万科公司创始人、现任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表示,万科下一步要用3D打印机打印房子。 三年之后万科的建研中心就会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房子,万科要集中资源,集中全球最优秀的资源,在中国广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做很多以前想不到的事情。
而根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消息,上海盈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也在一天之内“打印”出了10栋房子。 它们只有一层,面积也不大。这样一栋房子的造价约为4800美元。据了解,打印材料是该公司利用回收的建筑垃圾制成的。该公司表示,新建建筑不会产生建筑垃圾。他们计划在全中国推广此类房屋部件打印机。3D打印技术在房地产行业的推广应用,也意味着该项技术有颠覆所有传统产业的可能,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值得持续关注。
以下为王石演讲全文:
20年前万科刚进入房地产不久,半路出家,半路出家的好处就是没有条条框框,不会受什么约束,不好的就是一些传统是要破除。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住宅内装修是千篇一律的大镜子、大沙发,不像居住家庭,而是像临时住宅。我们国内的建筑师没有经验,就室内装修宾馆化。第二就是小区规划广场化,什么叫广场?就是大喷水池,一个大狮子张着口,那其实不适合居住的。这个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进入上海是1991年, 第一个就在长宁区建了西郊花园别墅。之前我没住过别墅,当时请的华东设计院设计这个别墅。由于当时别墅比较少,我们规划的88栋很快就一栋一栋卖出去了。 客户入住,发现有问题就投诉,说你设计的不好,别墅当然有车库,不是自行车库,业主就投诉了,说我这个汽车开到这个车库里面开不进去,我说怎么可能呢,后来发现,车进去的转弯半径是自行车的转弯半径。我们的设计师是骑自行车出身的,汽车要拐几次才能进去。当时都是这样的一个水平,这是1991年的时候。
一晃就到了2001年,我记得有一次南京开会,一个南京的地方发展商很得意地就把我带到他开发的别墅去了,一看确实规划的很好,不过我一看,我说你的车库一次开不进去。他说怎么可能,我说咱们试试看,因为犯的毛病还是91年万科犯的毛病。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使城市的道路从适应自行车到适应小汽车,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问题。这个就是比葫芦画瓢,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海南岛那时候热起来了,开发了很多的别墅,万科走的比较早,当地把我请去,对他们的设计进行点评。
又去了一个别墅,让我看,车位没有问题,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进去一参观卫生间,我说你怎么有两个坐厕,一般美国三房有三个卫生间或是3.5个卫生间,那个0.5是没有淋浴、没有浴缸的,只有一个方便的地方,那就算半个。
但是它三个也好,三个半也好,每个卫生间里面只有一个坐便器,我说你怎么有两个?他说我这叫情人别墅。我一听挺好的,情人别墅,情人别墅是要两个。我再想不对啊,一块儿上厕所?后来弄清楚了,那叫比葫芦画瓢,其实原本一个是妇女专门用的清洁盆,他照搬过来以为是马桶。中国从传统的农村进入城镇化过程中,会犯很多的错误。
当然了,万科也是不断地试错。Ben Wood先生跟万科没有关系,但是他参与设计的新天地是非常有名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如何尊重传统,如何把传统城市的记忆想办法保留下来。我记得很清楚,万科那时候在上海开发,我们对新天地这个项目一直关注,从一开始怎么拆怎么建我们都是跟着记录的,这个过程对我有非常大的启发,这个项目是一个城市地标改造的项目。
当然万科也有这样的一个追求,我们虽然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有这个追求,所谓的追求,首先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要尊重历史。如果你不尊重过去,将来的人成为现在的人,你过去之后,将来的人一样不尊重你。
这个尊重也在国外考察中感受过。比如我们到澳大利亚模拟参与人家的投标,我们假模假式地参与投标也拿标书,当然我们不敢举牌,只是来看。我们看到一个项目很有意思,就是一个城市工厂改成住宅。现在工厂已经搬走了,这里已经是一个废弃的地方,为了保留记忆,这个工厂的烟囱是不能拆的。我们回来也学习一下, 我们天津拿一个玻璃厂,玻璃厂有三根大烟囱,我们不是投标的,就是跟地方公司的总经理说了,这三根烟囱不能拆的,我们现学现卖。等建设好了一看,我说烟囱呢?你哪怕给我保留一根啊,三根全没了。我们的负责人说我们要保留,但是买的业主不愿意,说你要留着烟囱我们就不买。我们要跟着消费者走。所以理想主义的东西就拆掉了,我就非常郁闷。
有一次去日本参观京都一家搬迁的陶瓷厂,发现有三根烟囱,和天津玻璃厂的相似,但是是半截的,只是原来烟囱的1/3。里面再看,拆的砖做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告诉你这里曾经是一个陶瓷厂。看着很受启发,如果我们在天津可以这样做,就可以把它保留下来,弄成一个城市雕塑品了。显然你有好的愿望还要有一些创意,更要尊重历史。
回到新的城镇规划,在这个规划出台之前,我是比较焦虑的,焦虑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这几年就是靠基础设施拉动投资刺激经济。但是这种拉动更多的是沿着全国铁路、公路在一个城市地区配公共建筑,还是以大城市、省会城市为主的。 现在提出这种大城市资源太集中了,应通过小城镇,用新一轮的刺激来拉动经济。这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城市真的已经大到顶了吗?大城市病真的需要通过中小城市来解决吗?一出门就看到山看到水这种理想主义的东西,我是怀疑的。
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知道,说大城市病的时候往往会说到贫民窟。刚才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必啊,农村来到城市一开始就是低层低收入。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说法,确实有点浪漫主义。 但是我说的不是很浪漫,就是“城市让生活更好”。为什么?我们来看看,哈佛有一个教授是专门研究城市发展的,他叫格莱泽,格莱泽教授有一本书叫《城市的胜利》,他列举了里约,我们知道这座城市有很多的贫民窟,还有圣保罗,他做了调查和分析。什么是“让生活更好”?“更美好”那个“美”字就算了,你到贫民窟一看,绝对不美,城市要发展,贫民窟就是城市的毒瘤了。
格莱泽教授专门针对贫民窟做调查,从寿命,发展机会,教育、求职等方面入手,结果表明,卫生很差,水供应也不好,供电是黑帮控制。不过问贫民窟居民,你愿意在这里生活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生活,可以看到山看到水?他不愿意,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这里有希望,生活是为了希望而生活的。为什么年轻人愿意离开家乡到城市来,他觉得可以给他更多的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预期,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了。
我们看统计数字,贫民窟居民平均寿命长于农村居民的平均寿命。他们在里约在孟买享受的公共卫生、自来水和电比农村好。总的来讲,它对城市的繁荣发展是有利的。你说公平吗?不公平。他为什么还是愿意住在这里。你说不需要改善吗?当然需要改善,无非两种办法:一种就是硬把它拆了;另一个就是想办法局部改造。现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现在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怎么认识不平等的现象,怎么改善。你说更美好做不到,那应该是更好。我们来看看,中国有没有贫民窟?中国至少从公共建筑形象来讲,绝对是比其他的贫民窟好很多,我们也没有黑帮控制。现在可以看到,北京有人群租,群租房就是变相的贫民窟。两房一厅的设计,本来三到五个人住,现在有的住了30个人。它为什么存在呢?就是因为他们根本住不起,生态链当中一定要给他谋生的机会。但是总的来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说到最后,再谈两句自己的体会,第一个就是发展商要扮演什么角色。直到93年以前,万科始终是被动的。到了现在,开始有一种被动到主动的感觉,就是我们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当中。第二个就是绿色建筑,这个你可以做,可以成为企业的品牌,也可以成为你的美誉度,成为你的竞争力。所以在未来的城市化过程当中,政府、媒体、社会都非常愿意看到有一定品牌和信誉度的公司进一步发展。下一步发展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主要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品牌体现,不仅仅是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还要赢得社会的信任,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万科下一步准备做什么呢,我们要用3D打印机打印房子。三年之后万科的建研中心就会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房子,万科要集中资源,集中全球最优秀的资源,在中国广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做很多以前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