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传疯了的建筑图片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国外建筑都美轮美奂创意十足,一个是国内建筑都诡异雷人土鳖万分。这些恶名昭彰的国内建筑,并非材料低档如茅草木板,也不全都山寨世界精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或者最让老百姓受不了的就是,太具象了,太能看出是个什么了。比如北京的"福禄寿"酒店,就是三个巨型老神仙戳那,沈阳的方圆大厦,就是一枚大铜钱。[详细]
近日,国产具象建筑界又添新丁,网民对这类建筑压抑不住的吐槽掀起了一个新高潮。“重庆市南岸区将在长江南岸的弹子石新建一座外形酷似“人人”两字的大楼。该建筑设计高度为280米,高楼主体以重庆的形象标志“人人重庆”为参照建设”。这两座高塔不仅引起了百姓的审美不适,据闻连市长黄奇帆对这一方案表现出不满,并表示,重庆地标性建筑设计方案须经市政府讨论通过才能开工建设。不论他是看了网民的反映才这么说的,还是自己就这么觉得,我们且看看这坐建筑吧。
两个人伸展成大字重叠在一起,四肢俱全,还有俩脑袋,被网友认为是男同性恋在做爱的姿势。像人像做爱就算了,而最气人的是,这个造型完完全全来自最近招标确定的,重庆形象二维标志“人人重庆”。
这是对建筑师和建筑设计本身的一种侮辱。因为这个设计的逻辑就是,不需要建筑设计,有一个平面设计师就行,然后结构工程师就能画出图来,交给包工头。我们不需要考虑建筑的空间,有个立面就行。照这个意思,耐克总部就该是一个勾,苹果总部就是嘴下留情的那颗苹果,星巴克就直接放弃了,美人鱼何其难做,还有俩尾巴。
那么建筑就不该有自己的喻意或象征意义么?就该如十九世纪后期起步,风行于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主义所强调的那样,形式服从功能,大家都是“鞋盒子”?
这里没有该不该的问题,希望建筑形体表达某些情感和诉求是不可避免的,是一定会出现的。建筑是人类世界最昂贵的单体财物,大型建筑的业主非富即贵,不论是政府和是私人,在投巨资建造的同时,一定忍不住要表达和彰显自己的意愿,从金字塔到紫禁城,再到鸟巢cctv塔,没有区别。而在建筑技术已经达到想造什么造什么的今天,很多大型建筑的差异也就在于对象征意义的表达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了。
说个故事来表现这种对象征意义的强烈追求。人民大会堂我们都熟悉,但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她的形制你不觉得奇怪么?在那个红色的年代,官家建筑风格在一方面遵从苏维埃的列宁主义风格(北京展览馆),另一方面要体现民族自己的特色,比如大屋顶斗拱结构,还有一派留洋回来的建筑师如梁思成,认为应该面向未来,用上文提到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但是最终,居然出来一个既不苏维埃也不民族也不现代却拥有希腊柱式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原因是当时有多个不同风格的团队在为大会堂的设计赶工,而每一稿都不能让负责人高兴,在其他团队都呕心沥血重新在自己风格里继续无望修改的时候,新古典的这一支团队擅自把占地面积大大扩展,远超设计要求。结果负责人一看,不但没批评,反而表示好,这个大,彰显了人民的力量,就他了。
这很容易让我想到另一个故事,几个姑娘参加面试,海归的硕士的双学位的,最后选了胸大的。可见对与胸大这一条件有多么重视,宁可牺牲真正的“功能”,建筑也是一样,人类对象征意义的追求是异常强烈和不可忽视的。
那么什么时候明确表达出来的象征意义和老百姓认为的美才能不互相冲突呢?
美学上,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有心理距离原则,大意是对物体的实用认知越少,越能够体会纯粹的美。也就是我们说的超然物表。东西方人突然站到对方土地的那种异域美感如是,待久了知道邮局是邮局超市是超市就不美了。
当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这是俩人站在一起,这是一个城市标志赤裸裸的三维化,这是仨老仙人,这是一枚铜钱的时候,我们就离得太近,就感觉不美了。
那么有没有既具象又有合适心理距离,令人觉得美好的建筑呢?同样是“人”字大楼,却有天壤之别。这里给出一个例子,著名丹麦建筑事务所big当年为上海世博设计的“人”字型大楼。非常之具象,就是汉字“人”,但是首先人这个字就属于汉字里比较简单抽象的,其次big事务所在建筑表面上做足了功夫,用图案弱化具象感,然后在空间上也不是简单地把“人”字充了气,“撇捺”不在一个平面。
和重庆的人人大厦比,同是表达“人”这个概念,同是出自一个二维的图形(文字),优美与鄙俗高下立现,就是因为掌握好了心理距离。
而每个人由于接受教育不同等原因,在审美上可以接受的心理距离都不同,那么怎么把握这个度呢?一定想做具象建筑的话,把图片发到网上,看看人民的声音吧,如果介意他们的声音的话。
(责任编辑: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