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威尼斯双年展资深顾问、前威尼斯大学校长马里诺·福林(Marino Folin)教授在北京极栈酒店,接受了筑龙网品牌栏目“申申对话”栏目主持人田申申女士的独家专访,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在设计中寻找“中国意”、建筑的国族认同、威尼斯双年展、世博会以及著名建筑师罗·西扎、、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与意大利都是历史悠久有着辉煌文明的国家,也因为有着众多文化遗产而都有着“保护”与“更新”的矛盾。田申申女士请福林教授详细介绍了威尼斯在“旧城保护与内城更新”方面成功的经验,政府的作用,以及内城绅士化(Gentrification)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并对于意大利的经验如何运用到中国的旧城改造中进行了探讨交流。福林教授认为,不能单纯的复建单体建筑,而应该从整个区域入手,并研究每个单体建筑与其旁边的建筑的关系,从平面布局、功能到空间的灵活性,都统一研究后,再研究如何能将现代生活与历史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威尼斯等意大利城市,在历史建筑保护的同时,依然有着现代生活的活力所在。
对于如何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寻找“中国意”,福林教授与申申也进行了有趣的探讨。福林教授认为新科普利兹克奖得主中国建筑师的建筑中,就有中国意与现代性的结合;而申申认为199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终生成就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罗·西扎的作品,既有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又有.阿尔托建筑中民族意的百转回扬,福林教授认为希扎就是在用现代主义的手法体现地中海建筑的意韵,与中国的王澍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双方也都认为,无论是还是罗·西扎,他们的作品更多是相对小尺度的文化类建筑居多,而真正给予世界一个城市形象的,则是更大规模尺度的建筑群,比如上海的浦东、北京的CBD,如何在此类城市形象新建筑中寻找“中国意”将是建筑界未来关注的重点。福林教授认为,中国建筑界这三十年,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建筑师在向西方建筑界学习,第二个阶段,是中国邀请世界建筑师来中国设计新建筑,第三个阶段,则是中国建筑界开始向内寻找,研究自身的历史和现状,设计出真正具有“中国意”的中国建筑。
福林教授作为威尼斯文化基金主席,同时是威尼斯双年展的常设资深顾问,福林教授介绍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前世今生。创建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最初是为了推动当代艺术市场而建立的,但在1968年以后,威尼斯双年展不再出售艺术品,而是成为独立于市场之外的拥有绝对自由度的双年展,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双年展。申申问福林教授,威尼斯双年展的各个“国家馆”,是否能够体现各个国家的“国族认同”(National Identity),是更多的表现为未来乌托邦的愿景,还是对传统材料与形式的怀旧(Nostalgia), 福林教授认为双年展给予每个国家充分的自由设计国家馆,并能使其充分体现各国的“国族认同”。双方还就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近两届的策展人著名建筑师与在2010年和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中提出的建筑主题“人们在建筑中相会”及“共同点”进行了探讨。
福林教授将作为主策展人负责2015年米兰世博会威尼斯分会场,申申尤其就世博会的发展脉络与他进行交流。世博会最早起源于1844年在巴黎举行的法国工业博览会,而众所周知的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直至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影响深远的“白色城市”,到2012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及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世博会的作用也从工业化成果展示到各国文化交流到国家形象的重塑,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访视频将于近期推出。
筑龙网推出的高端原创栏目,特邀美国伯克利大学建筑学硕士、美国注册建筑师田申申女士为栏目人主持人,与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就建筑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曾邀请到普利茨克奖获得者和、合伙人雅各布·里斯、著名建筑师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及MIT建筑系主任Nader Tehrani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副院长Renee Chow等接受采访。
马里诺·福林(Marino Folin)
马里诺·福林于1991-2006年间历任威尼斯大学校长、威尼斯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威尼斯大学基金会主席。现任威尼斯基金会副主席(1991-至今)、威尼斯文化基金主席(2000年至今)、威尼斯政府文化与建筑政策顾问(1991年至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建筑)资深常设顾问。受邀为2015年米兰世博威尼斯总策划。2012年11月特邀出任大石·馆意大利文化艺术基金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