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运用建筑互联网+BIM技术 让建筑施工更安全

时间:2017-06-20 14:34来源: 作者:汤先增 点击:

二环五四路口改造后的效果图

去年10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第一批六大治堵项目,直击造成交通拥堵的痛点。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城乡建总)作为福州城建的主力军,承担多个路段重点改造项目,该公司发扬城建排头兵精神,勇于担当、奋力攻坚,全力推进治堵工程进展,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

针对二环五四路口改造项目,市建委和城乡建总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经过多次探讨、优化工程方案,最终以创新发展为理念,采取装配式桥梁,提高建造速度及节约劳动力,而新旧钢箱梁桥刚接设计为全国首创。此外,开发运用建筑互联网+技术,不仅让项目更精细化管理,还让建筑施工更安全。

 

进展:路面施工进入尾声将缩小围挡

二环五四路口作为福州城区的第一大堵点,常出现“12小时高峰期的现象。为摘下堵点这顶大帽子,二环五四路口改造去年快速启动,将新增3条匝道,使一部分车流无需再经过桥下路口通行,堵情将会得到大大缓解。

路面施工进入尾声,周边围挡将逐步缩小

目前施工进展如何?

日前,记者来到二环五四路口改造工地,看到该路口四个角落的桥梁下部桩基和承台工程已进入尾声,省烟草大厦前和省体育馆前的桥面已飞架空中。据了解,这两处的桥面都是吊装钢箱梁拼接而成。

上部钢箱梁共30跨,已完成6跨,主桥钢结构部分钢材料也运到施工现场。该项目负责人侯思远告诉记者,为缩短工期,此次的高架桥改造全部采用钢结构,而桥面钢箱梁都是在工厂先预制好,然后运到现场吊装。

桥梁下部桩基及承台均已经完成90%以上,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侯思远介绍,为加快工期进度,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桩基和承台开挖也增加机械进行全面建设。侯思远说,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进入尾声,届时五四路上现有围挡将缩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创新:钢结构现场拼接为全国首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而二环五四路口改造项目,就是以创新发展理念,市建委、城乡建总、市规划院等部门经过探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最终决定使用装配式钢结构桥。

钢结构桥相比混凝土桥的施工工期要短一些,不仅提高建造速度,还节约劳动力。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施工过程中,这种桥梁可以在工厂预制钢箱梁桥面,再直接运到现场拼接安装,与混凝土桥相比,装配式钢结构桥节省了混凝土桥梁施工搭设支架、安装模板、绑扎钢筋及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工序周期。据初步估算,每一联桥面结构可节约工期约1个月,有效减少封路施工的时间。

作为城建的主力军,我们要大胆创新施工,攻克技术难关。城乡建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以创新发展为理念,采用全国少有创新工艺新旧装配式桥梁刚接设计,而该设计为全国首创,国内尚无先例。

这样能提高行车舒适度,保证桥梁耐久性,同时最大程度利用旧桥结构,减小现场工作面,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上述负责人表示,整个项目施工中大量采用预制构件也是另一特色,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加快施工进度。

此外,五四湖前河拼宽桥创新性采用三合一组合结构,在满足行人通行需求下,最大限度利用河面上的空间且不占用五四湖前河河道。

 

举措:开发建筑BIM技术 项目精细化管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精神,今年5月,福州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试行)。

二环五四路口改造工程,就是采取装配式桥梁设计施工。此外,城乡建总和施工单位中建五局积极响应市政府关于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号召,共同开发了一套建筑BIM技术,让该工地现场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可视化、信息化、时效化,让建筑施工提速、更安全。

记者在二环五四路口改造项目部门口看到,展板上贴着下构施工工艺、盖梁预拼装动画、钢箱梁施工预拼装等二维码,只要用手机一刷,就可以直观了解工程进度、施工方式等动画。据了解,在重大项目方案编制阶段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施工,还可以制定安全预防控制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施工安全。

中建五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施工准备过程中,利用BIM技术可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直接指导现场施工,使现场施工做到一次成优。此外,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各工序进行验收时,通过移动终端将模型与现场进行对比,检查现场的施工质量,有问题直接拍照上传至后台系统,实现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

建筑BIM技术让项目实现精细化管理。侯思远说,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对现场进行可视化指导、可视化交底、可视化检查,不用再翻阅和携带大量的图纸到现场,直接利用移动终端,查看模型文件、详细构件信息等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对。对有问题的地方,拍照上传到后台软件,并在模型相应位置进行标注,达到信息共享,实现现场质量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化、时效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