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宁夏塞上新农村的“绿色转身”

时间:2016-08-14 02:10来源: 作者: 点击: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近期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共同要求。而要想建成“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绿化至关重要。近年来,尽管我国不少地区开展了村庄绿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依然存在绿化覆盖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绿化档次不高以及缺乏乡土特色等问题。

村庄绿化怎么抓,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从何而来?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回族自治区,近年来逐渐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绿化为民;强化措施,完善机制”的特色之路。

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古人对于村庄绿化最直观的感受。然而相对于全国许多地区来说,宁夏“添绿”的背景有些与众不同:辖区内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在呈现出丰富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决定了其村庄绿化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在这种情况下,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针对山区、川区、保留的一般村3类乡村,出台了不同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对其进行分类考评。在考评办法中,宁夏还特别提出,“重点考核环村林带、村镇公园、巷道、庭院绿化建设情况”。

为了落实绿化建设,宁夏决定由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把生态绿化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之一,以绿化、美化为重点,建设环村林带、村镇公园,实施巷道绿化,扶持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和林下经济,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宁夏提出,到2017年,全区村庄绿化率达到30%。此外,还确定了美丽村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建设标准,指导各市、县(区)统筹编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林网建设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了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绿化为民 深入宣传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依势而建的民居,大片的果树林……走进中卫市宣和镇敬农村,眼前的景象让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风吹沙石跑、地上不长草”的地方。据了解,早年这里由于干旱少雨,自然和经济条件落后,发展遭遇瓶颈。之后因为当地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发展果林,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也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如今,该村每年都会邀请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结合病虫害的防治、施水、果树修剪以及品种改良等内容,对农民进行手把手的培训。村庄绿化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实现了互动发展。

“自从种上果树,村里的收入和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许多从山区搬迁到这里的人,真正有了安居乐业的感觉。”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为了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和美丽绿色村庄建设,全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采取出动宣传车辆、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措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村庄绿化美化工作。通过实施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给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明显变化,也让广大农村群众感受到了“村在林中、路在树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象。这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实属不易。

强化措施 完善制度

在强化责任机制方面,宁夏建立了主干道路沿线村庄大整治大绿化负面清单,逐一梳理,每月通报,及时督促各县(市、区)认真研究,细化方案,严格落实,按月向自治区政府上报整改完成情况。同时,建立考评机制,实行奖补措施。自治区政府与各市、县(区)政府签订了美丽绿色乡村建设效能目标考核责任书,由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年从自治区财政拿出奖补资金1.1亿元,以“以奖代补”形式奖励率先完成美丽村庄建设任务的前100个村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如何把村庄绿化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下去?对此,宁夏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高度重视巩固成果,防止反弹,抓紧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将其引入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建立机制。辖区内各地结合实际,制订大整治大绿化成效维护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办法,确保在长期治理和落实上有保障。二是抓好落实。把主干道路沿线村庄大整治大绿化工作纳入日常的社会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管理队伍,保证有人管、有人抓,将绿化工作常态化。三是加大监管和督察力度。强化日常质量监督,定期不定期开展督察工作,建立通报、考核和责任追查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以各县(区)为责任主体、乡村为实施主体,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全区共完成主干道路及乡村绿化35.8万亩,一大批村庄初步建成了道路纵横、院落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生产生活设施初步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村庄。

本报记者 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