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雄:大跨度建筑的形态与空间建构

时间:2016-01-19 12:50来源: 作者: 点击:

陈雄: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目前一般认为30米以上的跨度为大跨度,不过这个数值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刷新,比如大型的体育建筑、展览馆、会堂、航空港等。

我们一直在岭南从事建筑设计,岭南大跨度建筑的研究与气候相结合,岭南建筑讲究通风、隔热、防潮、防雨,同时注重结合庭院设计,因为岭南气候四季宜人,我们讲究亲近自然。建筑空间与环境融合,形成了通透、轻盈、明朗的建筑特点。岭南也属于丘陵地带,人多地少,因此我们还讲究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

我将结合我院设计过的三个项目具体讲解大跨度建筑设计的一些特点。

白云机场从2008年动工起就一直在扩建,一号航站楼有几个特色,一是大跨度建筑,二是膜结构,三是人字型支撑柱,四是老虎窗。新白云机场航站楼则采用了桁架+箱形压型钢板、张拉膜、加强网架等结构体系。

一号航站楼是我们与美国公司合作设计的,我们并没有刻意地使用“云”的元素,但这种流畅的造型与我们后来发展出来的“云”的主题一脉相承,采光天窗用了老虎窗的造型。桁架结构使用的是横向18米,纵向77米的跨度,结构之间使用了箱型的屋面板,就相当于既是屋面的构件,同时也是结构的构件。一号航站楼基本采用线性曲面,通过可以定位的弧线沿着另外一条弧线产生的轨迹形成整体空间形态;而主楼走廊和连接楼浑然一体,是一种适度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不复杂,但有对称,同时产生比较平缓的坡度。

二号航站楼采用的是网状结构,重点突出了云的概念,并保留了一号楼的拱形主厅、张合的顶棚、人型柱以及老虎窗,不同的是我们把老虎窗用在了连接楼走廊的丁字路口,2号航站楼所有出发道都连接到主楼,弱化了连接楼的功能,因此不需要这么多的天窗,只在丁字路口设计了老虎窗。

在立面和顶板选择上,结合室内通风的要求,做了离散式设计。我们希望把流动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整个建筑,运用了斜线来达到削减体量的目的,比如斜向的扶梯,使之与云的轻柔感相结合,强调建筑的流动性。我们把动感也带到了室内,正面是36米的框架,纵深54米,中间两个45米,尽管比1号楼的跨度小一些,但对人的活动完全没有影响。做了波浪式,这种波浪也是云的延伸,每条线每条板随着人的移动逐步改变形态,从有天窗到没有天窗,效果比全部看到网格结构更有特色。

机场内也有很大体量的商业,这种商业形态与城市综合体是一样的概念,我们也通过斜线将这些综合体与云的概念相融合。另外,我们还引入了岭南建筑的特殊手法,使用了岭南的青砖、绿草等,为出发的旅客提供更惬意的环境。

第二个项目是潮汕机场。

机场定位于潮汕,我们将山和海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结合了民居聚落的特色和不同起伏的线条,形成了造型元素。一期工程还专门设计了航空器的感觉。从办证大厅、行李大厅到休息大厅,各个角度都能看到中庭,波浪形的立面结合了山和海的意向以及潮汕地区的聚落。表皮的设计和幕墙设计都结合了岭南建筑通透自然的原理,用了拉锁式的幕墙和横梁。中庭的院子则使做了室外遮阳,也是一个非线性的屋面,但总体上起伏具有对称性,高差也不太大。室内用了两维的线条实施,使用了蝴蝶夹,这种花园式的航站楼与环境更融合。

第三个项目是于2010年建成的亚运会的体操馆,试图营造出飘带的感觉,用了具有创新性的人和建筑互动方式,这个体操馆具有四个功能:体操馆、台球馆、壁球管、展览馆。在一块集中用地上建造四个馆,我们采用集聚手法,用一张蒙皮结构把它们集中起来,用双层网壳、单层网壳及蒙皮技术,既使用地集中了,也产生了丰富的灰空间,虽然在实施阶段碰到了一些难点。最终也采用非线性的手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