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格:自贸区密度不能设计的过高

时间:2016-01-07 13:06来源: 作者: 点击:

新加坡规划之父 刘太格

“自贸区就像城市的亲戚,不是每天见面,只在特殊情况见面。”近日,在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主办的“城市之魂”座谈活动上,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有“新加坡规划之父”之称的刘太格表示,自贸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密度应设计得低一些,尤其是和城市功能联系较紧密的区域。

【自贸区像城市的亲戚,不是天天见面】

刘太格已在中国做过将近40个规划项目的方案,编写过《珠海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2013—2060》和《横琴城市规划设计》,被横琴新区发展咨询委员会聘为专家顾问。

关于自贸区的城市规划问题,刘太格表示,自贸区与一般城市的功能不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以横琴自贸区为例,首先横琴是一个岛屿,跟珠海市的日常生活有一定隔膜,选址选得好。

其次,由于横琴被定位为澳门的后花园,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因此密度应该设计得比较低。刘太格还指出,如果密度设计得高、容积率大,相伴随的就是人流车流多、交通压力大。然而横琴与珠海只有北、西两面相通,交通线网较少,因此为以后的发展考虑,也不能将密度设计过高。

刘太格认为,自贸区里和城市功能联系较紧密的区域,尤其应设计为低密度,例如写字楼。酒店、娱乐场所等为自贸区本身提供服务的区域,密度则可以高一些。他打比方说,“自贸区就像城市的亲戚,不是每天见面,只在特殊情况见面。”

刘太格介绍,自贸区还是需要跟外界交通保持一定关系,可以自由通航,因此他在横琴的规划里专门设计了快速路,让飞机把珠海的游客送到横琴。他还明确指出,横琴的山体绝对不能碰,“横琴作为澳门的后花园,应保持原有的景观”。

【中国城市规划时限短到“不可想象”】

目前国内城市规划时限普遍较短,在刘太格看来这“不可想象”。 他表示,自己在中国做方案起码做到2050年,多数到2075年,都在50年以上。刘太格介绍,他主政新加坡的规划部门时,制定了100年的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50年、30年、15年的规划,“规划一定要从远期做到长期”,不能随意更改。

“全球搞规划条件最佳的是新加坡,其次是中国。”刘太格指出,中国与新加坡同样在政府推动力和土地国有方面具有优势。不过新加坡在法治方面做得更好,并且通过诚信赢取市民的信任,使得工作可以快速推动。

新加坡短短几十年里解决好居民住宅问题,在城市建设上发展迅猛。刘太格认为,这其中领导的决心和执行力是最重要的,并且领导不干预技术问题。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处理公众的意见?刘太格指出,应该仔细地听取公众的建议,不过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政府工作的经验,公众的意见大多是“小我”的,为私利的。新加坡更注重听取企业团体、专业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的意见,从这一渠道获得的民间意见往往更有价值。

【未来城市密度更高、更宜居】

在刘太格看来,“高密度、高宜居程度”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但他强调,城市的密度并不是指人口密度,而是建筑密度。

据了解,目前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50位,有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甚至是新加坡的3倍,但新加坡的建筑密度排在全球前列。因此,新加坡的人均占有住宅面积可达25—30平方米左右,而一些贫困国家只有约3平方米。

“新加坡虽然人口密度不高,可是每个人占用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刘太格解释,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高水平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刘太格认为,新加坡今后要发展,还要进一步提高密度。城市密度最高有没有一个上限?由于“这根本上是个心理感受的问题”,他请教过新加坡和国际上的一些心理学家,却没有人能回答。

【新加坡电梯每5秒扫描一次】

高密度的城市如何保证宜居,这就要考验规划者的智慧。刘太格介绍,新加坡处理高密度建筑时诀窍是“高低错落”。

他说,这就像西方的棋盘一样,黑白交差,高层的住宅、写字楼之间,穿插公园、广场、商场、体育场所等底层建筑,避免高密度建筑大量聚集。城市里的人们在建筑之间也可以看到天空,就没有压抑感。刘太格还认为,如果高低错落得当,建筑密度就可以再提高。

高密度建筑成功不成功,除了看不看得到天空外,另一点就是电梯管理。刘太格介绍,为了让居民安心住进高楼,新加坡首先对电梯设计做过多次修改,并且通过电子扫描,保证电梯出现故障时,住建部门能第一时间知晓。

目前新加坡82%的市民和永久居民住在公共住房,即当地所称的“组屋”。针对组屋和一些公众场所的上万部电梯,新加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每5秒扫描一次电梯状况。刘太格说,电梯还装置有一些设备,例如保证电梯滑落时可以停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