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6 12:28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常沙娜
回顾我这辈子做出的成果,图案教学也好,设计也好,包括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会堂的设计,都和敦煌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因为我父亲的关系,我从小就在敦煌成长,我虽然没有正规的学历,但是我传统的东西有了。我在临摹的时候,董希文先生、我父亲就给我补课,了解中国的历史。人的核心的功夫、核心的思想还是要了解我们传统的东西。
50年代,我受梁思成、林徽因的影响,那时林徽因提出来要把景泰蓝的东西进行重新设计,把原来景泰蓝的一些东西改变,变成、烟盒、烟灰缸、和平鸽。她这个思路带我进入了艺术设计领域,1951年初,林徽因把我调到清华大学营建系,协助筹建工艺美术教研组。
新的机会不期而至。1952年,北京要召开新中国的首次国际会议,即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组织者希望有一批会议纪念品,任务交给了林徽因老师,顺而落到了我的肩上。我们一起设计了具有敦煌图案风格的真丝头巾,其间穿插了和平鸽的图案,还有仿明清绦子花边和刺绣的背心,以及景泰蓝的首饰盒等。富有民族风情又兼顾时代气息的这批纪念品给了参会代表一个惊喜。
更大的机遇出现在1958年,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工程开始上马。我被分配到人民大会堂设计组,负责宴会厅的天顶花饰、彩画和门楣的装饰设计,还有外墙的琉璃花板及须弥座的石雕花饰。我参照敦煌唐代图案的风格,以富丽的唐草风韵,并结合时代加以创新。10个月的付出终于迎来了庆功的日子。1959年国庆前夕,人民大会堂如期完工。
当年周总理提出:古为中用,洋为中用,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十大建筑就是按照这种宗旨和思路来进行的。现在过了半个多世纪,人民大会堂依然反映了我们当年提出的宗旨,后来北京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误区,请来很多国外建筑师设计一些功能性很强的建筑,如: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等建筑,我认为国家大剧院造型和功能的设计还不错,但是却不应该在天安门附近建设,因为这样的建筑破坏了长安街沿线的建筑特色。与以前的老一代建筑相比,如: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老建筑更具有中国特色,虽然它们建设已经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现在看来,这些建筑仍是中华建筑史上的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化,我认为有的东西应该回忆,应该坚持脉络,习主席也提出来建筑不能奇奇怪怪,虽然已产生的怪异建筑回不去了,但我们更应该好好的把关以后的建筑。现在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往往注重了形式却忽略了功能,其实建筑功能也相当重要。
可是我发现现在的建筑越怪越受欢迎,以至于新一代的年轻人穿着和追求的时尚也变得怪异,国内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国外的时尚,实际上国外的时尚并不完全适合国内的年轻人,由于我们盲目崇洋,导致时尚变得不伦不类。我想强调不要为了追求时尚,而丢掉了国家的传统文化,这话虽然已经陈旧,但也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些警示。
我们的建筑并不是不能改变,我们提倡发展和创新,但是设计的概念要跟传统、大自然、功能以及人的习惯、品味相结合发展。所以我们从开始设计就要抓住一个很重要的脉络,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脉。建筑的发展创新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文脉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