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领略未来建筑之大美

时间:2015-11-27 04:52来源: 作者: 点击:

CCDI悉地国际设计副总裁 徐伟

未来的城市建筑会是怎样?它们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可以“变身”,保护城市安全。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固体,还可以“发声”,可以和居民发生更紧密的额联系。事实上,这些不仅仅是建筑师的设计假想,而是我们即将经历的未来。

海绵城市:自我防御的城市设计

2012年,桑迪飓风席卷美国,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相当大的损失和危害。这也让城市设计者们有了更多思考。如何改变大西洋海岸线上的城市,让它能够对抗大自然突变的意外?一项价值20亿人民币的设计,不仅兼顾了城市空间的实用性,也带来更多安全和生活的新元素。

设计师在方案开始前,先向当地市民进行了征询和调查,问问他们希望在海岸线上看到什么?于是,这项设计不仅兼顾市民的期待,同时也提升防御飓风、洪水的能力。借助大自然的堤岸空间,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载体,而在洪水来袭时,可以发挥自我防御功能。

建筑设计正在逐步协助城市建设,实现更多功能。对于曼哈顿这样的海岸城市而言,设计可以用来防御飓风、洪潮。而对于其他城市,或许,城市设计也可以将雾霾防御纳入考虑。每一座城市都有实现自我防御的设计可能。

一座“有意思”的垃圾焚烧厂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垃圾焚烧代替垃圾填埋的国家,全国只有6%的废弃物被填埋。当垃圾无法回收时,合理焚烧可以有效地生产能源。

哥本哈根市内有一座运行40年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正在进行改造。未来,它将把6磅厨房垃圾,变成5小时的供暖和4小时的电力。一年下来,它会处理当地140000户家庭浪费的435000吨垃圾。而在设计方案中,设计师Bjarke Ingels最得意的妙笔,是每隔一段时间,发电厂就会冒出一个直径30米的大烟圈。夜幕降临的时候,这个烟圈会被激光所照射,显示出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的饼状图。

此外,建筑屋顶还有滑雪坡道,建筑周围还布置了绿化等相关的奇妙设计,将焚烧厂周边打造成了城市公园,让城市居民可以来活动,赋予了建筑本身更丰富的意义。在图纸上看似简单的设计,在实现的过程中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这座建筑变得有趣起来,和城市的居民发生更生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