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25 11:09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张雷
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做建筑这些年就是两个过程,一个是学习的建筑学,另一个是反设计的设计。学习的建筑学主要是向现代建筑的经典学习,反设计的设计就是自我发展。
向建筑主义的经典学习,我把自己的思考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实验性,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归结起来包括空间问题、聚落问题、建造问题和环境问题。对空间的探索是建筑师的基本能力,我的实践实验也分为两个部分,刚开始是零星展开的,一部分是基本空间,比如2002年设计的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中心的办公实验楼,研究的是比较纯正简单的空间组合关系,材料也非常一致,就是为了显示空间的纯粹性。
我自己对研究材料也非常有兴趣,经过很多实践,探索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材料,并有各种案例,不过这些案例只是用在建筑的局部,怎么把材料与空间和环境结合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经过多年实践,到了2008年,我找到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方式,尝试着把材料、空间、环境等几个现代主义的基本要素综合起来,做了一个混凝土建筑。项目位于南京历史博物馆内,建筑内部同样表达了简洁、明晰的空间关系。为了做这个建筑,我们实验了大量的清水混凝土配比研究与试验,为了与周围老建筑的基底保持一致,还特意研究了五公分厚基底的选择,希望大家看到的新和老的关系是:新建筑的出现使周边的历史文化建筑更加具有产品价值。
第二个探索从2006年开始,诗人住宅。我们去项目场地的路上看到当地还在大量使用,因此决定使用红砖作为主要建材。在我们的项目中,红砖建筑的表面肌理与周围建筑还是有些不同,表面的开洞主要是向内倾斜,向外开洞,使建筑表面具有某种形态暗示,能够表达建筑立面背后的形态逻辑。
第三个实验是在南京的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四号住宅,也是一个混凝土建筑,不过与前面介绍的那个有所区别,不是三维数字化的结果,造价很便宜。这个建筑的实验意义在于,第一,我们觉得居住是有中心的,建筑旁边有树,于是将房子的高度控制得低于树的高度;第二,营造出“院子”的感觉,在其间能感受到天人合一,就是在传统院落里能感觉到的那种人和建筑的自然关系。
此外,我们在南京还设计过一个小礼拜堂,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单细胞空间,通过形态的控制和材料的运用,力争营造出纯净的宗教感,在建筑外围着一圈连廊,使里面的空间显得更私密。建筑表面使用了SPF的条,最大高度超过8米,我们通过金属构件把木条连接起来,不用附加其他的形式,使表面成为一个整体。
以上这些实验的探索虽然都是从空间出发,但多多少少都与材料有关,从砖、混凝土到木头,我们在这些小的项目里探索这些材料的可行性。不过,我们把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公共性项目上。
在郑州郑东新区规划展览馆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设计了一条大坡道从正中心一直延伸到屋顶,我们还设计了另外一条游览路线,这样能够将城市规划的公共性从城市规划中体现出来。项目的背面是两个斜角,因此我们选用了玻璃格栅,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限定开来。总体上感觉,越是简单的形态,实际上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越高,因为体量相对简单,就必须通过室内空间和材料的丰富性来保证建筑的体验性。
再说一个远洋国际在南京市中心的项目,该项目是在城市中心高密度环境下的居住项目,立面使用了陶板和金属板。深圳前海湾的企业共管区也是小的办公单元组合,以耐受钢板为主。我们觉得,不管是实验性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应该是建筑与技艺的融合。
另外一个正在实施的项目是在徐州正中心的写字楼。
我把和别的建筑师合作的不同类型的项目给大家展示一下。
这是郑州市中心的两个项目,各60米高,项目所在地规划非常密,街道空间非常小,我们希望对建筑下半部分的体量进行一些变化设计,使街道空间显得比较适合。建筑有60米高,从结构到幕墙都有很大的工作量。这样设计是为了在高密度的建筑内体现公共性。
最后,我想讲讲建筑的时间性问题。
一开始我就说了“学习的建筑学”,中国的现当代建筑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就是一个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也在思考,现代主义建筑从出现至今也就100年多一点的时间,绝大部分作品到现在都成了展品,和我们日常的关系都不太大,今天还在被正常使用并且和我们发生密切关系的非常少。但我们再回头看一看那些没有建筑师的建筑,那些在微信朋友圈传得很火的本土古村落、古民居照片,看过之后都会很受震动。关键是这些村落几十年、几百年下来,不但吸引着游人前来观看,而且还在被正常使用,这正是我们这些职业建筑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些生动的例子是另外一种帮助建筑师理解建筑的方式。以往那些建筑学书籍里收录的例子难免有失偏颇,多数都是已经不再被使用的如陵墓、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而像扎哈这种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明星,首先是商业行为,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建筑学还有一定的差异。他们更讲求产品性,时效性很明显,更新换代很快。我觉得空间应该尊重时间,尽管我们能够建造多种形式的空间,但在时间面前这些空间都显得很脆弱,从传统的建筑中学会尊重、学会控制自己创作的欲望,这应该是将来建造新的地域性建筑的方向。我们可以创造空间,但是在时间面前,我们还是比较脆弱的。
举几个例子。
我们刚刚完成的在杭州一个古乡村实践的项目,把一个古建和旁边的猪圈改造成图书馆,改造后有图书馆、咖啡、餐厅。我们把猪圈拆掉改成门厅,墙体采用了当地非常普遍的鹅卵石,我们充分尊重原来老房子的格局,保留了老土灶。村里的老人小孩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还有一个是在山里对一个土房子的改造项目。我们在土房子里再造房子,把老房子加高了一层,保留了老的屋架,也加了一些新的梁柱,房子上梁的时候加盖了一块红布,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个村落有很多柴火,有一次kindle与《生活空间》杂志在南京先锋书店联合举办了一个“读书空间”活动,我们将这些柴火不用一丁一卯搭成了一个小的阅读空间,活动结束后再把这些柴火运回村里,搭成了一面墙,基本都没有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