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渊军:基建行业流程再造正当时

时间:2015-11-09 22:21来源: 作者: 点击:

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翟渊军

作为新经济形态的代表,“互联网+”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而存续了几千年的工程建设行业,一直都是相对封闭的经验主导型行业,在新常态下,基建行业将如何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进而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就此问题,我们专访了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翟渊军。

“互联网+水利建设行业”既容易又困难

Q:请问您如何理解“互联网+”,工程设计行业又该如何“加”到上面呢?

翟渊军:概括来说,“互联网+”应该是基于大数据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个行业都可以通过将每个工作流程信息化,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达。其实水利建设行业做“互联网+”是既容易又困难的,说容易是因为这是最大的大数据行业之一,而说难,因为它是当前最缺少数据的行业,由此引发的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问题难以解决。

就水利建设而言,水利程的设计现在体现出“互联网+设计”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在景观设计领域,已经表现的非常突出了。有些单位在“互联网+设计”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了,通过互联网,把设计院的人力资源和项目嫁接到同一个平台上,面向全社会征集设计方案,将工程师等这些设计力量统一起来,为更多的项目提供方案和服务。

这样一来,业主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来选择方案和服务,承接项目和完成项目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Q:既然“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有了突破,为什么在水利水电方面没有很好的体现呢?

翟渊军: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专业项目的来源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这种方式最大的瓶颈是各个专业的协同设计,大的水电工程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需要几十个专业同时在这个平台上来完成一个项目,所以在目前的“互联网+设计”的初级阶段,这方面条件还不是太成熟,未来随着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包括远程协同平台的建设实现,应该会逐步好转。

我们当初选择Bentley,除了技术优势的考虑还有其它因素。其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它拥有几百个基于开放式平台的工程领域专业软件模块。我们就想:如何把这些丰富的行业软件资源用足用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三维协同设计在我们院的协同效应。我们在2013年初启动的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工程,采用Bentley的三维协同设计技术,项目取得了成功,也获得了当年的Be创新奖社会可持续化特别荣誉奖。

我们和Bentley还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帮助省级设计院推进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我们对水利行业市场比较熟悉,就负责找需求,同时借助Bentley的技术优势合作开发出适用于水利行业以及中小型设计院的产品。这种创新的商务合作模式,可以说是水利行业的“互联网+”创新探索吧。

BIM的应用可减轻水利工程待解难题

Q:当前很多设计单位都在应用BIM,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来进行三维设计,这本身也是大数据的具体应用和“互联网+设计”的具体体现,能否就具体案例介绍一下河南院的BIM应用情况?

翟渊军:应用BIM进行设计,首先我们在大型水利工程里会把上下游的三维模型建立起来,包括路和地形的模型等,这对于传统的移民设计工作会有很大的改善,因为现在所有的大型水库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移民,移民规模直接影响到投资,这往往是最大的一块投资。过去我们如果将水位调整一下,淹没的范围就会产生变化,那么就需要重新再做一次调查,现在这个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地籍信息输入模型中,包括人口、村庄等,可以直观地了解面积和库容,在进行多方案遴选的时候把三维技术和地籍信息结合起来,有非常好的作用,另外对于生态、植被以及鱼类等生物种类的保护,都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

三维模型还可以进行溃坝分析,一旦发生多少年一遇的大洪水的时候。完善的三维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模拟出来,假如可能的溃坝影响范围是多大,淹没范围是多少,相关区域人口是多少,等等。

Q:如果没有三维模型,也就是说我们还停留在图纸设计的阶段的时候,这些预防和分析不是也一样可以做出来么?

翟渊军:可以做,但是那个精度就会很差,以前只能通过物理模型来模拟,决口可能出现的大小、位置就很难确定。现在我们用Bentley最先进的建模技术就可以直接通过很精确的数字模型把它来表达出来,准确性上和及时性都大幅提高,对于溃坝的分析是通过规范的计算,把成果纳入到整个演进的过程,包括到了几点几分水位到达哪里、淹没深度是多少,这些灾害的预防和应对以及移民迁移、防汛调度等决策都会带来很大的便利。

“互联网+BIM”应用大环境初步形成

Q:目前BIM在工程设计行业推广应用的进程如何?

翟渊军:目前BIM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应该属于起步阶段。就河南水利院来说,2012年才起步,今年开始向全员推广。虽然说BIM的应用在工程建设行业提得比较早,但真正用三维模型来实现最后交付成果的数量还是比较少。

Q:那么BIM的推广环境什么时候能真正成熟?

翟渊军:这应该是全产业链的问题。目前设计行业先行,后期应该是到施工运维整个过程的,因为现在我们有三维模型,但提交的还是二维图纸,这和传统的标准不一致。三维模型做好了,还得切成二维图再提交出去;也只有少数业主要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无论哪一项新技术,都是设计师先行,大家看到它确确实实带来了好处,整个产业链才能联动起来,也就是整个行业生态圈在水利设施全生命周期的联动。在这一点上,Bentley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确对整个行业有很好的导向意义。

基建行业一直是经验主导型的行业,企业投标的报价、组织生产资料、队伍也多凭经验,这些都导致资源浪费、工期拖延。BIM技术可以帮企业构建出多维度结构化的工程数字模型,确定好维度参数,数据也可以精细到构建级,可以用于分析成本、指挥生产、组织资源计划,同时还能成为我们的大数据平台,设计、生产、施工甚至运维中所有的工程数据和业务数据都可以加载上去。

所以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通过互联网进行便利地传达,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服务一个建筑项目,同时,信息化和互联网化也可以更好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保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所以说,“互联网+BIM”是基建行业工作流程重构的利器,而它的推广应用环境也已经开始在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