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1 22:45来源: 作者: 点击:次
神农架园“华中屋脊”窥“野人”
走进神农架园,一座巨大的“神”字雕塑让人惊艳。这尊草书字雕高8米,最宽处达5米,让人看后不由感叹:“真‘神’!”
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在神农架园内,仿建了一座高8米左右,岩石裸露的山峰,代表神农顶。在一处岩石上,蹲着两个野人,正在深情地拥吻。
神农架园植被丰富,是举世闻名的植物宝库。展园内密植树木,恍如一片原始森林,野黄桂、灯台树、菱角山矾、糊涂子、无花果、古石榴、柿子等来自神农架林区的特色植物,让人目不暇接。展园内还设置有一处“药谷”,种植了“文王一支笔”、药用等来自神农架林区的药用植物。
十堰园“一柱十二梁”秀古人智慧
十堰园通过景观营造,重点展示了武当山的道教文化。
园内仿建了武当山上著名的景点——太子坡。古代建筑大师们,在太子坡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建造殿宇200余间,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这个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建造的古代建筑群,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
园内制高点平台上,立着一座高约7米的独特雕塑——“一柱十二梁”。这是太子坡清代全木结构建筑五云楼内一个著名景观,即一根主体立柱的最上方,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迭搁,实现了力学与美学高度完美的结合。因为五云楼地处一个斜坡,如果开挖山体或者填平斜坡,都不符合“其山本身,分毫不修动”的建筑美学原则。“一柱十二梁”既完成了建筑,又保护了山体,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迹。
随州园游客亭内可体验敲击编钟
以出土2500年前战国时期曾侯乙墓编钟而举世闻名的随州市,在建造随州园时,特意建造了一座编钟亭,并按真实比例用青铜完整复制了一套编钟置于亭内,游客不仅能够近距离观赏,还能亲手敲击体验,感受古人卓越的音乐智慧。
武汉晚报记者看到,在该园最核心区域,筑有一座编钟演奏台,台上建有一座编钟亭。亭内大大小小的编钟共有65个,与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编钟”数量一样多。该园现场负责人潘顺国介绍,编钟按照1:1比例,用黄铜加紫铜原样复制,并请调音师进行了精准调音,共有7阶声位,音色与出土的编钟一样,专业人员甚至可以用敲击方式来演奏音乐。
编钟旁边备有木锤和金属小锤,游客参观时,不仅可以用手触摸编钟,还能用锤子轻敲编钟,通过体验这一世界乐器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型乐器,隔空感受古人非凡的创造力。
恩施园土家风情神仙居所
恩施园以“土家风情,神仙居所”为设计主题,融入清江、大峡谷、土家族风雨桥、西兰卡普、土家族图腾“白虎”、来凤仙佛寺等标志性元素,凸显自然、人文等地域特色。
恩施园最抢眼的景观,就是仙佛寺石窟的5组摩崖造像,10尊大小不一、或坐或立的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生动。施工方负责人卢先生介绍,这是以恩施的特色景点仙佛寺为原型创作的。仙佛寺位于来凤、宣恩交界处的酉水河东岸,建凿于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石窟中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高的5米多,矮的10多厘米,且神态各异,雕工精湛,是长江中游、两湖地区唯一的唐代摩崖造像,同时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
恩施园主入口设置了一座“西兰卡普广场”,以代表土家族文化。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土花铺盖深受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
园内还有一个特色景观风雨廊桥。风雨桥又叫“凉桥”,因桥上建有廊、亭,可供行人乘凉、休憩、避风雨,故而得名。风雨桥兴起于汉末唐代,历史悠久,是一座造型独特的木质古建筑,极富民族气质。在恩施,风雨桥与吊脚楼齐名,是恩施州民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