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Made by China

时间:2015-08-01 15:32来源: 作者: 点击: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第七建筑院设计总监 刘淼

今天我谈谈中国商务部的项目,这是中国人设计给外国人使用的建筑,中国因为政治的原因需要长期对一些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尤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所以每年都会在国外做一些项目。

这些项目设计的原则是省钱但不能丢面子,中国建筑师要走出国门去思考,必须有国际化的思维。因为使用方是别人,而不是自己使用,如果没有国际化的思维去思考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设计院都在这里犯了错误,我们设计院也曾经犯过一个错误,原因就是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同样,这些项目也能让中国建筑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好好思考问题,我的题目就是围绕这个话题来讲。

Made by China这个题目,有一些朋友表示语法不对,其实我的演讲就得用这个词,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词汇表达的Made in China的对比,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实际上在中国的产品设计比建筑和规划设计走向国际的机会更多。产品设计专业在以前是没人学的,现在因为一些80、90后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做产品设计,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能让产品设计很快被人知晓。互联网产品设计跟建筑设计本质上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区别,这个词汇Made in China与Made by China最早出现的时候,他们在产品设计上是有区别,为什么有区别:一、因为Made in China在中国快速的发展,它已经变成了全球的加工中心,但是它同样也是粗制滥造、伪劣的替代词,也是模仿、二次开发和代工的替代词。2007年,中国政府开始在产品设计上做自主研发,培养专业人才。

Made by China出现在产品设计上,是用于区别粗制滥造、模仿、二次开发和代工,这些中国产品设计上的问题。In这个词语是产品设计中的毒瘤,我们要把这些毒瘤打上叉子。我今天主要不是讲产品设计,只是这个词汇来源于它。

在建筑设计上,我觉得其实就是简单的几个词,原创、品牌和自主的知识产权,而不是去替别人加工,做建筑设计的原创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

中国有非常特殊的文化过程,我们经历了文革,很多东西都产生了断代。建筑师张永和先生也说过:民国建筑没有延续,几乎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中国的建筑比较特别,旧建筑如何与现代建筑结合问题,也是中国设计师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通过这次机会做了一个微信的采访,这些被访者位于全球各地,他们都是具有国际背景或者有中华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理解中国设计的国际化思维这个问题的,他们的观点中,很多发人深省:

第一个观点来自我在国外的一个同学,他认为国际化思维不是设计风格上的国际化,而是思考方式走出中国设计师的局限,要诚实不抄袭,要有勇气相信原创。中国设计给欧洲学者最大的感觉就是缺乏自信和不尊重原创,而过分的民族自大也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中国设计师还需要有尊严和犯错误的勇气。

第二个观点来自一名书法系的博士生,他是站在纯中国文化的角度,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一定要融入民族特色,取长补短,中西交融。

第三个观点来自台湾的蔡杰老师,他认为这个题目是好题目,能从设计、国家和当下之外跳出伪国际化思维,山寨的复制,这才是中国国际化的思维。没有好坏对错,但最终要感动人,这是一个巨大的灵魂工程,修复失控已久的公共领域的伦理,是土地道德和人心天地合一的修行,我们拥有最好的时代和最高的国际化思维。真正感人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不追求形态和形式,大巧若拙。老祖宗早已琢磨出的答案只是我们把根、把文化、把艺术、把细节、把自己都给忘了,千万不要刻意、形式化或者太分门别派,跨界混搭怎么放松就怎么来,在土地写诗,在天空作画,在心里找生活的美学。

第四个观点来自孟建国老师,他表示这个演讲的题目已经很国际化了,越是民族的越国际,也是这个思想。

第五个观点来自柴裴义大师,他认为:第一、设计行业是最为开放的行业,全球建筑师交流与竞争空前的活跃,建筑市场全方位的开发是必然;第二、建筑创作多元,要包容各种流派,允许先锋派探索和实践;第三、中国建筑师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不但要抓住国内市场,也应该走出去参与国外竞争;第四、设计管理层的现代化是最大问题,没有国际化的管理体制就不可能使中国设计国际化。

第六个观点,来自我们院的国际事务所的一名建筑师,他谈到所谓的国际化就是如何能不带偏见地去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事物。

中国经援设计的输出是Made by China的大舞台,经援项目的机会比博览会、使馆等要更多,我希望大家将来能多多参与此类项目,这也是一个最大的体现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