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7 08:57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市副市长 陈刚
近日,北京市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名城委”)专家工作会暨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会上表示,北京将对建筑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进行必要的规定。此举一旦实施,意味着“怪建筑”将逐渐淡出北京的建筑市场。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大型地标建筑中,“怪建筑”成为一种“风潮”席卷全国。从北京央视大楼的“大裤衩”到沈阳方圆大厦的“古钱币”,再到广州电视塔的“小蛮腰”,各式各样的“怪建筑”比比皆是,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诚然“怪建筑”能够成为城市一道夺目的风景,但是无论从建筑安全角度,还是节能环保方面,“怪建筑”存在种种弊病,不利于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当休矣!
“怪建筑”让建筑安全蒙上阴影。中国的大型地标建筑,许多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西方国家对建筑设计有着严格的监控,“怪建筑”从力学性能到结构稳定性再到实用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一般在国外能难审核通过。因此,在地标性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面子”,更要看重“里子”,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拂去“怪建筑”带来的安全阴影。
“怪建筑”让政绩观产生错位。 “怪建筑”成功吸引了大众舆论的目光,“怪建筑”所坐落的城市也变得声名鹊起,这也是当地党委政府能够批准“怪建筑”施工建设的重要原因。“怪建筑”使党委政府追求的是形象工程,而弱化了建筑应有的使用功能,同时埋下了安全隐患的伏笔,也使政绩观产生了错位。
“怪建筑”让混凝土上的奢靡之风兴起。诚然,建筑的高度往往能代表城市发展的速度,但是同等高度的“怪建筑”往往在造价成本上要高出许多。各地互相攀比,争相建设“怪建筑”,就会造成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成本的巨大浪费,不可谓不是混凝土上的“奢靡之风”。
“怪建筑”无论从建筑安全、实用性等方面,还是住建部门合理规范建筑市场,再到整顿混凝土上的奢靡之风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怪建筑”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