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02 23:05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告别“城市看海” 规划不能短视
据报道,今年雨水来势汹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着实给我国各地的防汛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上周,南昌、郑州、昆明等多座城市也因降雨出现了内涝,开启了“看海”模式,“城市看海”又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根据国家防总的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41座城镇因暴雨内涝受淹。
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包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
遏制“城市看海”的态势,不妨借鉴香港的做法:香港计划投资8.8亿元人民币(10.6亿港币)建造6万立方米蓄洪池,以暂存特大暴雨期间的雨水,缓解港岛湾仔地区的水浸问题。
城市内涝的主因,就是地下设施的不足,规划过于短视,比如很多城市地下管道太窄、太细,遇到大雨,就会“水满为患”。而基础设施管网铺设“木已成舟”,想要推倒重来,既影响居民和城市生活节奏,又要耗费巨额资金,很难实现,而“内涝”问题总会“卷土重来”,修建相应的地下蓄水池,可以让多余的水顺着地下管网“有地方可去”。
让湖泊不足的现状得到“补短”。内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城市固有的生态系统、地表地貌,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很多城市为了房地产需要,大拆大建,填平了原来的湖泊、水池,城市应有的净化自我、涵养生态的能力降低很多。修建地下蓄水池,对业已造成的生态失衡进行及时修补,有助于让“湖泊短板”得到缓解。
每一种城市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地下建设,都需要投入巨额的公共财政资金,很多地方在地表建筑投入了太多的金钱,而地下设施的建设“没钱可花”,让人文规划精神成为空谈。
香港地下蓄水池的投入将近9个亿,有了如此充分的“财政输血”,地下空间得到了有效开发,内涝问题能得到较大改善。没有“内涝”的国家和城市,在地下管网设施、城市生态、公共投入方面都很重视,比如巴黎。
原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首次以法规形式规定“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修建地下蓄水池,符合国家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宏观政策,通过商业化运作、政府规划,树立城市发展的现代化意识,避免出现“城市看海”,让城市发展更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