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建筑行业应该少些英雄主义

时间:2015-06-30 18:09来源: 作者: 点击:

都市元素()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建人 王刚

其实王刚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位建筑设计师。这个Rose的概念是他花一天时间想出来的。制作的过程相对困难些,几位工人们工作了一个月,期间王刚去现场看了若干次,在结构上做出了不少调整。

从1993年至今,王刚已经有22年的建筑从业经历了。他属于90年代毕业的那批建筑系学生,在那个年代,学生毕业后都在国营大院里工作,王刚也不例外,他在大院里一干就是6年。设计大院自有它的好处,项目多、分工细,能让设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工作了几年后,不到三十岁的他逐渐感到了大院的束缚。

加上有强烈地“展示自己的欲望”,他便和另外三个同事合作,独立出来开公司了。在那个年代,脱离体制单干还叫做“下海”,现在倒是谈不上这个词儿了,因为处处都是海。和设计院的生活相比,王刚感到这海挺自由,海水也有点冷。头两年都是个适应过程,那时的能力、心态、理解力都需要磨练。在经历了两个团队之后,2006年底,他现在的公司“都市元素”成立了。在这家公司中,他的身份是创始人、总裁,还是首席建筑师。

回忆起最初从业的那十五六年,他每天充满了“亢奋的英雄主义”的情绪,那时也正好赶上了2003——2013年中国建筑激进拓张的10年。他说自己像是“上满了发条,疯了一般”工作,完成的住宅类项目包括北京富力城、后现代城和青年汇,非住宅类项目则包括凤凰卫视的总部。那几年间,他做成的项目加起来有七八百万平方米,这在工作了二十几年的建筑师里是很罕见的。但这些年,特别是2014下半年到现在,建筑的热浪消退,这批“大跃进”时代的建筑师也在逐渐改变,更多地向小而精致的建筑转型。

您现在的“都市元素”设计事务所共有多少人?

王刚:不多,二十几个人。建筑师的工作属性是偏向于创造性的,有点像是手艺人。人太多的时候需要进行企业化的管理,但我们是作坊,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又是建筑大师、又是艺术大师、又是成功的企业家,想做到这个挺难的,人的能力是平衡的嘛。我们管理能力不算是特别强的,所以要控制规模。

说说建筑圈吧,您最喜欢、不喜欢这个圈的什么?

王刚:我们国内的老百姓不太了解这个行业,也不太了解这个圈层。

建筑师这个概念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三千年前在古希腊时就有这个行业,那时主要是设计房子。现在全球的建筑教育,都是英雄主义式的教育,都奔着大师去培养。人们每天挂在嘴边就是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斯坦福·怀特(Stanford White)、柯布、路易斯康……导致这个行业里的人自恋且闭塞,它不够开放。我年轻时也是这样,挺浮躁,梦想成为大师,最大的理想就是去做类似于国贸三期那种“超高层”。

虽然都是设计,但服装、艺术、舞美等设计具有更好的沟通性,跟普通人、媒体、大众的交流很充分,在这方面建筑设计要差一些,可能是因为建筑设计的门槛比较高吧。

现在西方的建筑师是没活儿干,没房子盖,所以他们做什么的都有,工业设计、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如果建筑师发了飙,要去抢其他设计师的活儿,在技术上、感觉上、思维的灵活度和宽泛度上,可能也会做得不错。

中国会不会遇到和西方类似的状况?

王刚:中国有规模的建设期可能还能持续个二三十年吧。

当时怎么想到要独立出来开公司?

王刚:当时开公司没什么太多的打算,只是走到那儿,没办法了,我还是想做设计,要不就合伙开公司,要不就去打工,这几种我都试过了。07年的时候公司算是正式开始做了,几个人聚合在一起凑了点儿钱,那时候也没多少钱,请几个朋友喝了两顿酒,找了个房子租下来。当这些都安顿好了,几个人凑在一起想想:是不是该找点儿活干了?

设计师很优势也很可笑的地方,就是没有那么多想法。对财富的追求不能说没有,但没有那么强烈。

现在您的客户主要是哪些人?

王刚:开发商当然是主流群体了,他们的量最大。还有一些艺术家、政府、小业主等等。四十岁以后,我的心态是有点内疚吧。

因为房子应该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讲究的事情,过去的中国人房子上梁都要大摆筵席,邀请街坊邻居、老老少少开荤,那时候认真。但中国这二十年发展太快,人们都是在极其浮躁草率地盖房子。

刚刚过去的这十年,社会上盖的绝大部分房子都是垃圾,从规划上、设计质量上、工程质量上、环境质量上水准都不高,这是社会驱动的,因为大家都急着往前走,顾不上,来不及。现在我和团队更喜欢做一些小项目,开始偏向农业和旅游。建筑师不仅仅要懂设计,还要懂得策划和整合元素。建筑师不是艺术家,他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你不仅仅要知道一个门从哪里开,还要知道这幢建筑的社会实用性在哪里,和社会大的逻辑是否合拍?一个棋子只有放在棋盘上才能成为一盘棋。

如果有年轻建筑师想创业,您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王刚:从我个人建筑师的背景来看,绝大部分情况下,真正好的建筑师都不是当老板的料。

这要看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确实想当建筑师,想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决定权,可以雇佣职业的经理人代替你去管理、当老板,你的实际角色是总设计师,这是贝聿铭的方式;如果你就是想当老板,那可以抛开建筑这个行业了,任何行业都能当老板。

从建筑系毕业后,至少五年才能真正入门,至少十年才能真正独立执掌项目,至少十五年才能做到成熟而敏锐。所以,文丘里说得对:四十岁的建筑师才能称为真正的建筑师,既需要丰富的专业积淀更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路漫漫其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