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28 15:32来源: 作者: 点击:次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兵
我今天想谈的是理性、共生、品质、本真这四点常态经济下的建筑创作观。有些建筑师认为设计院是一个平台,我们应该允许多元的创作价值,应该允许每位建筑师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作思想和态度。但是作为一个群体来讲,我们是否能总结出一些大家都认可的观点或创作态度?我们经过了很多讨论,现在还没有完全形成最终的结论,但是目前“理性、共生、品质、本真”这几个词是大家基本达成共识的。
新常态下城市建设的新特征
现在常说新常态,何为新常态?习近平主席的原话就是速度满一点,质量高一点,动力要做一些调整。对我们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国家投资会降低,对整个设计行业来讲是项目少了,在市场上获得认可的机会相应地也会少很多。但更多的设计师能够回归到自己最初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大家的心态更平和,被人接受的环境和空间更大了。
第二个是我理解的新常态,以前我们以资源大量投入带动发展,这样下去必然难以为继,必然是现在这样的结果。对此我称之为被动的应对和主动的选择,被动应对是速度必然慢下来,你没有办法必须适应这个状态。主动选择是既然它可以慢下来,我们主动地认为是一种常态的状态,基于此做自己的判断。
这个判断对我们建筑设计来讲必然有影响,因为经济是整个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活动必然会导致我们的政治、行业等等发生相应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做相应的思考和探讨。
在城市建设的市场方面,我总结了六少六多。大规模的沉淀少了,有机更新多了。巨额投资少,粗粮细作多了,急功近利少了,勤思慎行多了。千城一面少了,地域性、多样性多了。求新、求怪少了,和谐、平实多了。崇洋媚外少了,理性、本土多了,就是说我们受外界的影响少了一些。
文兵谈“理性、共生、品质、本真”的建筑创作观
新常态下的建筑设计创作观
接下来具体谈谈我上面所说的四点建筑创作观。
第一点理性,我觉得一个大的设计院需要有理性创作,建筑师其实不是艺术家,他是用别人的钱通过别人的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说服很多你的利益相关方,你要想去说服人家,创作没有理性肯定是不现实的,你讲不出自己的逻辑和道理,汇报的过程就会很痛苦。你会变成拿出一个方案放在业主面前,他喜欢你就跟着往下谈,他不喜欢你就输了,没有一个交流的过程。所以理性创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二点是环境共生,特别我们提到本土时,有时候会有一些误解,大家认为本土就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其实我个人理解本土是基于这块场地创作的逻辑,有时候这块场地如果在南非也是本土,是基于它那块场地的人脉和特点。归纳的时候应该是共生的关系,不管你是在城市里还是在郊外,环境适应的状态很重要。
我做评委时有时会发现很多建筑师做分析是基于这块地以及周边的几块地来分析的,当他在更大的范围做研究和分析的时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这个建筑物本身的影响会更大。所以我的一个感受就是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研究场地之后,再一点一点把场地范围缩小,分析研究完成后得出结论。
第三点是品质,品质建筑是所有大型设计院都追求的。一个项目有高完成度,是我们这样的企业追求的目标。例如同样的一个方盒子,构造措施和材料选择以及细节处理不一样,可以是很经典的建筑,也可以是一个垃圾。
最后一点是本真,建筑物是有性格的,像我们人自己一样。我们经常看到把一个商场做的像一个博物馆,把一个学校做的像一个儿童乐园的状态,这就是建筑物的性格出现了差异。你要做一个什么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和建筑物本身的性质应该是匹配的。
“理性、共生、品质、本真”这四点不是一个高标准,是我们院逐渐形成的基本创作观和价值观,相信每一位建筑师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可以把设计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