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21 11:27来源: 作者: 点击:次
监理行业盼改革,但改革来了心里又忐忑,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如果监理被逐渐弱化甚至取消,对交通建设事业绝对是有害处的。实践证明,监理在交通建设管理中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功不可没。
在现阶段,为了保持监理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监理企业资质不能取消、下放。
刘钊
不能仅就监理谈改革
监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环节,在四项基本制度中,对项目法人的规范是根本,管好项目法人是做好监理工作的关键前提之一,仅就监理谈改革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监理问题既不是主要矛盾,更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虽然现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下,工程监理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监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目前监理行业的被动局面绝不仅仅是监理企业和从业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而是参建各方的利益与项目本身利益不一致造成的。
监理要介入设计施工图阶段,否则无法体现“高端”。
因为监理的技术、能力要想体现出来,就要首先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非常了解,对设计中的问题要提前发现,只有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的修订,代表们建议要体现改革的方向性、导向性,对广受诟病的检测频率过高、旁站过多、人员配备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要大力改革,以减轻监理负担,使监理人员把精力真正放到工程管理上。监理单位如何搞好工程,要靠合同,应该通过合同来赋予监理权力。有的代表认为,如果仍然还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还是围绕着施工监理这个局部,监理行业如何能“高端”得起来?
因此建议除了明确建设管理法人与监理职责,还需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以更好地体现“科学高效、责权一致、专业管理”的原则:
(1)改进监理人员配备方式。应参照工程建设甲乙双方的项目管理师、建造师等相关职业资格人员配备的有关规定,来匹配监理工程师,体现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中的话语权。在人员的管理方式上,不要“点人头”,应该看主要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
(2)明确施工方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加强自我管理,把监理工程师从繁重的、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全面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上。
(3)改进监理服务费报价的方式,弱化监理服务价格的竞争,倡导优质优价,将竞争重点放在拟投入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服务质量方面。一方面还是要有政府指导价,二是在将来市场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可通过开展行业自律来保证监理的服务价。
(4)必须要建立起“资质”退出机制,在监理企业的资质管理上进行大的改革。
招投标过程中,很多文件都提到整治招投标中的围标、串标,这是违法行为,但是实际工作中,围标、串标有呈区域性扩大的趋势,招投标环节的改革也不容忽视。
有代表希望在《公路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办法》中能兼顾监理企业的情况,如第二章第七条第(二)款“建设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更明确的界定,否则到了地方就可能会产生理解偏差。又如第(四)款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于40%,对事业单位及传统的设计咨询、试验检测的监理公司是可行的,但成长性的企业最佳负债率一般在60% ~ 80% 之间,只要有项目要投资,负债率不可能是40%。建议对这些条文加以修改。
也有代表建议学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淡化企业综合资质,吸引其他行业的人员加入到公路监理行业的队伍中来。比如可否把红本、绿本统一为“工程师”,几种造价工程师统一为“造价工程师”。
另外,与土木专业监理工程师相比,现在道路桥梁专业的监理工程师非常少,招标文件中应正视这一问题,不要动辄提出与实际不符的过高标准和要求。
要引进独立第三方进行观察和评价
目前改革中存在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改革措施、对改革进行评价均为同一单位或机构的现象,难免存在偏颇或不够全面的情况,有代表建议主管部门在批准改革时能够引进独立第三方或行业协会,对具体改革项目进行观察和评价,以便形成更为客观可信的改革评价,为后续改革的全面推行减少障碍。
目前,等地正在开展监理改革试点,力争在2015 年至2016 年完成试点工作,形成改革试点总结报告,初步建立新型公路建设管理模式下的工程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等管理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四项制度。
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及时追踪相关试点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希望部里在相关政策、规范的制定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监理行业的合理诉求,以更好地促进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