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12 06:13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李广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介绍说,2012年,住建部先后开展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评审工作。李广乾指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受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本身的驱使,更受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所迫。
专家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智慧城市建设要紧跟国情变化,针对前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调整管理思路,引导多方参与,结合其他国家战略,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新趋势、新内涵
有专家说,在中国步入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助推城市的国际化步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深刻影响和变革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介绍说,2012年,住建部先后开展了两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评审工作。之后,住建部与科技部联合开展了2014年度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工作。与前两批申报的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主不同,这次申报有很多县级城市。此前的智慧城市试点主要集中在、、等中东部区域,而第三批申请城市许多来自西南、西北等边远地区,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表现出对智慧城市试点创建的热情。
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神州数码大数据研究专家梅岭认为,短期宏观调控或从偏重增加供给,转向增加需求,而扩大总需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公共项目投资。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通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方面加以体现,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团体更好地链接起来。相对于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智慧城市网络构建成为一种软基础设施。
一些城市领导已经把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第三批申报城市把智慧城市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慧城市的目的首先是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和服务,通过有效的城市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体验和居民生活质量。
现状需改进
专家认为,虽然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极大热情,但在前期建设中,各地普遍将智慧城市建设当做传统的城镇化投资项目,忽略了智慧城市“智慧”的内涵。
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技术支撑是云计算与大数据。但目前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存在大数据与传统的、已经建立的数据资源相互“脱节”的情况。
梅岭指出,尽管作为个体,每个数据的价值有限,但通过层层叠加和汇集处理,单个的数据聚集成为信息片段,进而成为大数据。大数据在城市政策决断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缺乏大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核心技术。
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薛领说,各地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依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误区,上马服务器、大设备项目,靠的还是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的老思维,殊不知设备买到了并不等于系统建成,数据录入并不等于功能实现。
李广乾指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受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本身的驱使,更受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所迫。为此,发展智慧城市不仅要强调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更要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但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往往各说各话,并未充分利用智慧城市服务城市管理的本质特征,解决当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类城市问题。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说,对于大都市和中小城镇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类似“交通拥堵”的现代都市病,而对中小城市来说,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应为发展重点,而且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但从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来看,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工业城市还是服务业城市,都搞千篇一律的智慧城市。
郭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包括信息通信产业、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社区管理、教育等领域,需要多部门协调推进,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
“三位一体”
专家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有所变革,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调整管理思路,引导多方参与,结合其他国家战略,“三位一体”可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政府各部门在打造智慧城市时要打破各自为政,实现资源有效共享。梅岭说,大数据的引入要求整个政府的运作模式发生变化,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单部门运作走向多部门协作共享。政府应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数据,打破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状,合理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李广乾提出,建设智慧城市需要:
坚持“云思维”,避免进行小规模的规划建设,要采取合作共享的方式,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条件,构建区域性大型信息基础设施,并实现互联互通。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有效合理引入公私合营模式。经济步入新常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降低,意味着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政府需积极探讨公私合营模式,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资。
但智慧城市与桥梁、道路,住房等项目的建设性质不同。智慧城市项目的重点是运营维护,让其发挥作用。因此,在智慧城市中运用公私合营模式,要注意到智慧城市项目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法律条款。
建设智慧城市还要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协调、相促进。“互联网+”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这符合智慧城市对制造业的新要求。因此,建设智慧城市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必将产生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