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卫: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是 突破制约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时间:2015-04-15 13:02来源: 作者: 点击:

刘东卫

刘东卫: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技术水平与质量,促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4月1日在主办了中日交流会,刘东卫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主题讲演。会后筑龙网记者就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现状和问题与今后新型工业化发展等,对刘东卫进行了采访。

“全面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思想认识是前提

刘东卫指出,就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而言,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当前业内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很多认识问题。“建筑产业现代化应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基本内涵出发、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式为根本要求”,社会各界统一这个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必须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转变到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变,有以下五个方面转型的特征:一是向质量效益转型。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亟待改善和提升建筑工业化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向集成创新转型。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要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向绿色低碳转型。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四是向生产制造转型。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应用推动生产建造方式变革,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产业链,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建筑产业的支撑能力。

刘东卫指出,由于对“全面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思想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主体结构工业化和内装工业化两者缺一不可

刘东卫认为,从世界建筑产业化发展来看,“建筑工业化”主要是建筑主体结构工业化和内装工业化的两大领域,两者相依存,缺一不可。他指出,国内当前的建筑工业化主要是单一的建筑主体结构工业化,但对内装工业化的研究和实践还很缺乏。所谓的内装工业化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内装产业将会成未来的趋势。其次,他强调不应一味地“建筑主体结构工业化”过于强调混凝土的工厂预制率,应该采用多元化多类型工业化方法。另外,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大量项目都是工厂工业化与现场工业化方式结合为主要建造方式,产业化并不意味着构件部品制作都必须在工厂内完成,它也可以结合现场工业化建造方式进行“合理化”生产,同时主体结构的工业化包含混凝土的工业化和钢结构的工业化体系等多样化类型。

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通用建筑体系和标准是关键

在问及如何改变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建筑产业产业化的发展时,刘东卫说:“其实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日本就已经开始对产业化建筑体系进行研究,如今日本已经进入成熟期,工业化的通用建筑体系和技术标准也已经完善,并形成了集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产业链。而我国工业化的通用建筑体系研究刚刚处在起步阶段,这次的中日交流会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他指出,我国在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进行工业化的通用建筑体系和技术标准的创建工作,同时也要组织实施一些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的示范工程来积累实践经验。

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

在提到自己最近关注的重点时,他特意强调:根据中国的现实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是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和主题。首先,我们现在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巨大挑战;其次,早期的房屋建造中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设备老化、设计和建造质量不好的问题接踵而至;最后许多住户经常对房屋进行二次装修,对墙体、地面“开膛破肚”,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到房屋结构和质量。所以,刘东卫提出必须要建造可持续使用的住宅,实现质量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内部空间转换的机动性、维护更新的便利性。

最后,刘东卫乐观地表示,虽然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也要坚信,这条路是大势所趋,是必须要走的。用最基本的产业化工业化思维和前提来理解我国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之路才能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