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工业建筑 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在京成立

时间:2014-06-03 00:08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致辞

中国文物界元老谢辰生致辞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长

 

会议现场


嘉宾对学会成员表决


  成立大会由中国文物学会秘书长黄元主持,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出席大会并做了题为《保护工业遗产: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报告,回顾了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十点建议。工业遗产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刘伯英教授做了《中国工业遗产名录》的学术报告,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产进行了梳理与分类,提出了目前已纳入国家层面保护体系的工业遗产清单;天津大学徐苏斌教授做了《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的学术报告,为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张谨研究员做了《大运河申遗的进展与思考》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工业遗产申遗的路径和方法;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工业遗产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成果。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莱锦和新华1949文化创意产业园。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存,是“阅读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认定和保存有价值、有特点的工业遗产,并加以合理利用,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步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特别是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通过的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进行定义,成为全球工业遗产保护的基础性文件。2011年11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7届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业遗产遗址地、结构、地区和景观保护的共同原则”——《都柏林原则》,现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首要参考文件和执行准则。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近年来稳步推进。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重视工业遗产的普查与保护,在国家层面拉开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序幕,掀起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高潮。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工业遗产作为新型遗产受到特别重视,以各省为单位,全国性的普查活动拉开序幕,数百项工业遗产列入到三普名单中。2013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194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429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工业遗产总数达到329项,其中广义工业遗产245项,近现代狭义工业遗产84项。
  但是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态势相比,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还面临诸多问题。截止201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共有25个国家50处(含广义工业遗产),约占世界遗产总数的5%。我国仅有都江堰水利工程1项广义工业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内各界对于现有的工业遗产,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家底不清、保护不利等问题,导致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工业遗产迅速消失。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中国文物学会决定成立工业遗产委员会,搭建调查研究、保护展示、综合利用、合作交流的平台,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开启了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