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31 00:18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摘要:“十笏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是乡绅邸宅,后于1885年经潍县首富丁善宝改建为内宅花园。”十笏园博物馆二期古建维修工程媒体通报会在园内举行。历时17个月,十笏园二期工程收尾,共计维修面积近6000平方米,180余间老旧房屋得以新生,耗资1300万元。
修缮后的十笏园
16日,十笏园博物馆二期古建维修工程媒体通报会在园内举行。历时17个月,十笏园二期工程收尾,共计维修面积近6000平方米,180余间老旧房屋得以新生,耗资1300万元。
“北国小园,能绕山水之胜者,以此为最。”我国著名古典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美的便是十笏园。十笏园以小著称,园内建有假山、瀑布、池塘、廻廊、曲桥、亭榭,是长江以北保护最完整的,具有江南风格的私家园林。园内留有郑板桥、康有为、王寿彭等众多名流的足迹。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笏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是乡绅邸宅,后于1885年经潍县首富丁善宝改建为内宅花园。”16日,在十笏园博物馆二期工程通报会上,十笏园博物馆馆长葛晓东向记者介绍。“十笏园建筑多为木质结构,但是在2003年之前,十笏园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维修。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例如木梁、椽条腐烂,瓦片破损、脱落,墙体裂缝等问题。”他说,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已经不能居住,成为“危房”,不仅影响园区寿命,也不利于市民参观。
据介绍,为更好保护古建筑,2003年至2006年期间,通过一期工程,主要完成了十笏园民居部分的修缮。2012年8月启动二期工程,进行的是关侯庙、孔融祠和十笏园景区古建的全面修缮,至2013年底,已按期完成了修复任务,共计完成了80个单体,180余间房屋的修复,其中新增房屋17间;维修面积近6000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耗资1300万元。至此,在上百位专业古建筑维修人员的努力下,十笏园累计长达6年的百年大修已进入扫尾阶段,大修后十笏园由2800平方米扩至10400平方米,房屋数量得以增多,房屋寿命也得以延长。
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 还是原来那一园的古色古香
1300万元重金“砸”进去了,老宅子到底变成了什么模样?在参观中,记者看到,历经百年大修的十笏园与之前的“老旧”模样并无太多不同,无非是原先脱落的瓦片补上了,腐烂的房梁换上新的了,塌陷的房顶变挺了,但一切还是那么古色古香。
十笏园修缮为何花这么多时间。十笏园博物馆副馆长王云鹏说,这是因为十笏园修缮遵循的原则是“修旧如旧,重现历史”,古建筑修缮,工艺复杂,多靠手工,因此费时费力。古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物,其中的每块青砖,每根椽条,都需要慢慢清理,不能因为赶进度而损坏文物。此外,古建筑模样各不相同,古建材料也需定制。如屋顶的片,需要向古窑定制,古窑再按照老的施工工艺进行生产。但每个房屋所需的建筑材料尺寸不一,小批量定制古窑又不做,只能是定制大一些的尺寸,由师傅再打磨,有花纹的瓦片,还要进行雕刻,因此有时一块砖花费几天时间完成也是正常的。
王云鹏说,在工程启动之前,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查询、考证,基本弄清了每个房子的建筑原貌。修缮过程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使用古建筑原有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复原和保留古建筑原有风貌。“甚至修缮过后,有些房子变得更有"历史感"了。”他说,以前十笏园的大部分房屋被单位和个人占用,因此地面多是水泥砖,这次维修,工作人员经过考证,结合园区时代特色和建筑风格,重新铺设了石砖。
大修后再添新景点 关侯庙孔融祠基本恢复原貌
关侯庙、孔融祠虽然也是十笏园景区的一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对外开放,而是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此次修缮,关侯庙、孔融祠也基本恢复原貌,待内部陈列完成及附近通道畅通后,即可向公众开放。
在十笏园的西北角,地势明显高于周围建筑,坐落在此的便是关侯庙和孔融祠,这是十笏园内标志性的宗教祭祀类建筑景点。据悉,关侯庙是目前潍坊市区存续时间最长的古建筑。
“以前关侯庙里只有庙堂,钟楼、鼓楼都没能保存下来,此次整修,根据原来留下的地基,重新恢复建设了钟楼和鼓楼。”王云鹏说,重建的依据就是综合历史记载,及房屋留下的原有基础、原有制式进行最大程度的复原。修缮中还出土了一块《关侯庙碑》,如今置放于院落中。
如今关侯庙跟西侧的孔融祠土建部分均已完成,框架完整。因历史变迁,庙堂中的塑像及摆设已被损毁。后期将根据有关记载考证后再做内部陈列。待其内部陈列完成,及十笏园街区附近工程竣工后,便可向公众开放。
葛晓东馆长介绍,除了关侯庙碑,其实一期、二期维修中,都有新发现。一期中发现了“地下金库”,即丁家用于储存金银的地方,还有清末富庶人家冬季取暖的“地暖”设施。此次维修,则发现了17处墙体根基,根据它们复建了17间新房屋。这些都将作为景区的新元素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