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2-16 22:54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摘要:济南2座百年古建面临孤岛危机,一座老建筑因济南市规划局公布《济南商埠风貌区保护与复兴城市设计》规划方案,在原地拆除后重建;另一座老石楼因所在位置影响整体规划,只好架空后东移30米。官方辟谣为“原址保护”,为了加固两处老建筑,开发商投入500万元,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原址保护。
被架立在钢架上的纬三路59号建筑
这两天,肖天剑有点忙,忙得焦头烂额,忙着应付各路媒体记者。
肖天剑是山东融汇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本来与媒体记者很少打交道的他,最近却因济南泉城“文物孤岛”事件,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
“文物孤岛”事件因何而起?官方如何解释?专家对此如何看待?记者展开调查。
网曝文物“孤岛”引热议
11月27日,一组济南百年老建筑因开发商施工,被挖成孤岛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热议。随后,有媒体报道称,这两座老建筑建于1907年,都是中西合璧风格的小石楼。一座老建筑因济南市规划局公布《济南商埠风貌区保护与复兴城市设计》规划方案,在原地拆除后重建;另一座老石楼因所在位置影响整体规划,只好架空后东移30米。
11月28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一座老式建筑孤单地矗立在一个土堆上,周围已经被挖空,成为一座孤岛;另外一座建筑只剩墙体,被纱网罩起来后,立在一座大约6米高的钢架上,看不出是否被平移至此处。据记者了解,两处老建筑皆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经四路与纬四路的东北方向,分别是张采丞宅和纬三路59号老建筑,均为市中区区级文保单位。
“一旦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原址保护。”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王青说。
“负责人不在,出去开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在施工现场,记者未能见到开发商负责人。
现场施工目前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记者通过交谈得知,部分工人知道这两处老建筑在网络上已经“被曝光”。“报道与事实有出入。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这两座老建筑,光这6米高的钢架,造价就已超过400万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人对记者说。
当被问及是否存在东移30米的情况时,该位工人表示,特别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没时间闲聊。
官方辟谣为“原址保护”
11月28日,肖天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网上图片反映的信息并不准确。将张采丞宅放在“孤岛”上不拆不动、钢架架起纬三路59号老建筑,正是为了保护老建筑不受损坏。为了加固两处老建筑,开发商投入500万元,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原址保护。“不仅没有先拆后建,更没有平移丝毫。”他说。
据肖天剑介绍,张采丞宅为二层石砌老建筑,为了恢复它的原貌,对其进行了原址加固修缮。“在修复过程中,对建筑的砖逐一进行了编号,拆下来后重新对屋面基层做了防水和加固处理,然后又根据编号,按照原来位置逐块进行了复原。石砌外墙因保存状况较好,未进行大规模修缮。”
“之所以要把纬三路59号老建筑用钢架架起来,是因为地下要建停车场。等停车场建完后再原封不动地将其放回原地并修缮。”肖天剑说,纬三路59号老建筑位于整个项目的中间位置。为了原址保留该建筑,同时不影响地下人防空间的使用,对建筑墙体和基础采用高强度钢筋混凝土进行了整体加固,同时采用微型桩工艺将建筑整体托起,最后将把它放在地下人防结构的顶板上。
11月29日晚,济南市市中区文化局也对该组图片做出了回应。市中区文化局工作人员说,经过现场查勘发现,该组图片描述的内容与实际的保护状况不符,属于虚假信息,而且未经文物保护部门的核实。
12月1日济南市规划局也作出回应,向社会公布了现场勘查之后的结果:在中山公园东地块规划中,明确要求保留市中区区级文保单位张采丞宅和纬三路59号建筑,该范围内的其余建筑因不具有特色风貌和历史价值,且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规划中未提出保护要求。针对媒体报道的对纬三路59号老建筑“被拆去屋顶,只剩四面墙体”说法,济南市规划局表示,纬三路59号老建筑破损严重,其屋架、屋顶结构已整体腐朽损坏,从建筑抗震及建筑安全的角度考虑,对屋架、屋顶进行了拆除更换。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同样对屋面瓦块进行了编号处理,以便将来复原。
专家担忧再陷“孤岛”危机
“从对单体文保单位的保护上来看,采取的措施是可行的。但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对文保单位的保护,还包括对它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王青告诉记者,“东至纬三路、西至纬四路、北至经三路、南至经四路是济南的老商埠区,集中了大量有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的老建筑,它们有的虽然不是文物,但却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建筑特色,有较大的保护意义。”
而现在,2处文保单位已经变成“孤岛”。王青认为,如果原有的传统建筑都不存在,文保单位以及其所在的文化街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丧失了真实性。“对老商埠的保护,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生态的尊重。不只是静态建筑,还有人文动态的环境。” 在王青看来,修旧如旧,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老商埠修成仿古的街区,只能说是还有一种“旧”的痕迹,却不能实现城市的文化遗产传承。“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原来的社会组织在这个地方有一个自然演化的良好机制。”
“人文和社会环境的自然演变过程的体现,需要一定的阶段,不能一蹴而就。”文保单位变成“孤岛”已经是不可挽回,现在王青现在最担心的是新建的建筑能否与文保单位真正契合,“如若不能,文保单位被保护得再好,也难逃再次成为文物‘孤岛’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