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色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主题论坛文字实录(下)

时间:2013-12-13 01:15来源: 作者: 点击:

摘要:2013年11月23日上午,地域特色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主题论坛在北京举办。多位地域建筑研究专家针对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并与到场听众展开讨论。

以下为文字实录第二部分


【主持人】:我们下午的交流继续开始。首先我们有请北京清润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树新发言。

【马树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同事,各位同行下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比地域文化这个主题略微宽泛一点,这是在和张老师沟通过程当中,我坚持了一下我的题目,我觉得坚持首先有坚持的道理,那么我为什么坚持这个题目?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天地对话,我们在研究中国地域文化和世界先进的文化交流过程当中,首先要认清我们自己,首先要扬弃我们自己。所以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主要的意义实际上是强调人在地球上和宇宙对话的过程当中,它的媒介如何表达。人首先是自然的一个造物,他和动植物没有太大差别,除了碳水化合物,还有个别的一些微量元素之外,如果去认真研究一下各地的动植物,它的整个构造体系,组成体系各个方面基本是一致的,所以虽然人是天之骄子,但是人不能高高在上,人真正的根在自然。所以与天地对话,首先就是让人和人的根重新相连,我们不能再走人定胜天的这条道路,不能再走割裂人的根源的这条道路。与天地对话,实际上也是要唤醒人的生命感,人的价值感和人的敬畏感。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包括田海、围湖、砍伐森林,包括所有今天的恶果都是缺少了敬畏感导致的,缺少了对生命的敬畏感之后,就出现了战争,出现了各种各样相互残杀的事件,所以我认为对生命的尊重感,首先应该强调伦理学,叫环境伦理学,人在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时候,应该爱护自己的亲戚朋友,应该爱护自己的同事。对动物也是这样的,应该把他们也看成自然中的高级分子,他们也是自然的骄子,这样的话就不会去滥杀无辜,就不会去虐待动物。所以这些都是在中国文化当中有明确体现的。

    再一个,与天地对话就是要寻找宇宙的密码。寻找宇宙密码以后还要表达宇宙密码。这是我们做的几个作品,这是在怀柔的一个项目,一尊大佛,叫琉璃光如来,坐在船上,号召上船来吧,解除你的痛苦,让你到达一个彼岸。实际上你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做这些创意的时候,它的根是什么,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从佛学,从印度传到东方之后,和中国文化交融之后,产生了像中国基因一样一代一代继承的文化。像西方这是世博会的时候英国馆,大家仔细一看,除了种子的圣殿道理之外,它也表达了它的一些英国文化,甚至它的国旗,仔细看可以看到一个米字旗,这些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其实人类对文化的继承,就像自己继承父母的基因,自己的孩子要继承自己的基因,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对于文化的继承是深于人的骨髓的,你自觉和不自觉的都要把它表达出来。

    与天地对话,作为中国人还要强调一个静观和内观,静观和内观在佛学用语和哲学用语都存在,其实中国文化数千年以来能够传承下来,不乏静观和内观的意识,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就在北京北边燕山一带,在包头一带一直在交融,在唐朝的时候达到了交融的高峰,所以唐朝的时候达到了中国文化的高峰,在后来交融过程中,农业文明处于弱势地位。为什么最后能延续下来,就是中华文化无数智者在静观与内观中,其所思、所感、所悟正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所在。静观是要心念做到专一,做到内在的静境,也就是常说的“潜其心观天下理”。静观可以有效地清除内心的紧张情绪,以宁静、平稳的方式面对各种压力与困难。以淡定的心态做人做事,内观是通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通过内观提升心智水平,进而提升设计水平,产生优秀设计作品。

    其实建筑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营造一个场所,形成一个氛围,这也是我们建筑师的共同使命。在与天地对话过程中,像我们的职业寻求的是建筑的职业,它可以成为一个媒介,好的建筑可以形象的表达建筑密码,它做得更好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直值人心的力量。研究建筑历史,实际上在寻求前人对对话的语言的一种寻找,比如说我们研究中国木构建筑,我们可能就要研究它的空灵美、线条美、动势美、精致美、色彩美,在研究现代钢构建筑的审美的时候,也是需要研究空灵美、线条美、动势美、精致美、色彩美。所以我们在研究现代建筑的时候,可以研究这些共性,这些共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表达手法把它表达出来,实际上也是地域文化的表达。在地面构图过程中,它有平面化和装饰化的处理,屋顶更是一个异化的过程,用木结构比较好表达,用钢结构表达也是比较容易的。其实钢结构和木结构当中有很多共性,第一,比如说结构的理性,如果我们研究钢结构构造,再研究木结构构造,你会发现如出一辙,都是梁柱的一些体系。就像我们正在复建的《佛光寺大殿》,这样建筑系学生不用到五台山学习古建筑了,直接就可以在怀柔学习古建筑,这个是在怀柔的琉璃寺。钢结构和木结构有很多美学层面的相似性,比如说线条美,它是中华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根基,比如我们的字体是以线为主的,我们的声音和英语比起来也是以线性为主的,最典型的就是京剧,都是拉长腔的,也是线性文化,所以中国建筑的形式和自然同化过程当中,可能出于技术或者审美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出于审美的原因,中国文化更加空灵,更强调人和自然的有机结合,这些恰恰是我们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

    比如从审美趋势来讲,讲这个空灵美,出现空灵之后,这种通透感、交融自然而然会产生。空灵自古就受到中华文化的推崇,比如说空就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虚中之实、是有,是灵气、是生命,不求空,实便会失去灵气,没有实,空会失去依托。像木结构很多屋顶很硕大,很笨重,但是它依然是出于设计的原因,像苏州博物馆我们就可以明显感到一种空灵美。

    线条美,比如说直线的很少,自然界基本没有直线,自然界都是曲线。线的构成充满弹性也充满韧性,它也富有装饰性,如果很直会产生紧张感,如果曲线会有一种曲线的感觉,线可长可短、可疏可密,可直可倾斜,所以线可以组成框架,也可以交错,也可以独立,这样才能形成韵律,所以一个小小的线,可以有千万种,无数种变化,有时候我们的屏保是线形的,就可以产生无数的变化。有了钢以后,钢结构才能和木结构结合,才能奏出人类美妙的乐章。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钢结构和木结构的相同和不同。现在的技术很发达,像建筑师对于结构学习深度不够,前不久《建筑技术艺术杂志》举办了一个研讨会,把钢结构的拉索包括各种杂交结构体系,都进行了一些展示和研究,它能够形成建筑的很多美。

    动势美,建筑艺术本质上是讲是一种静止的艺术,稳如磐石,坚不可摧,是生存需要,也是一种审美趣味。在安稳当中要上升一个层次,就要大胆,就要摆脱这个笨重的形,就要产生动势,中国美学一直很重视力量、气势、韵律的美,缺乏气势和力量、运动,就会导致静止与僵化。所以我们需要在更多的建筑中去追求动势美。

    精致美一直是我们追求的,我经常给我的学生打比方,就像一个绘画大师花眼睛,花得很大,很亮,但是缺眼皮,缺睫毛,这样眼睛就很无神,那么精致怎么来?是靠细心,靠精致来,像日本、德国的很多建筑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我们现在所缺乏的恰恰是对细节的追求,粗了会做,细了不会做,这就是我们发展过快的因素,到现在说GDP降下来了,现在世界上也在推行慢城运动,已经有两百多个城市加入的慢城运动,中国也有一个浙江的城市加入了慢城运动,就是让人类的发展慢下来,和天地对话。所以我们下一步在建筑创作过程当中,应该从中国木制结构精美当中,来寻找到古人的精髓。最近我看了很多古代的雕塑,古代的艺术品,看完之后使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原来在故宫博物院都看不到那么精美的东西,其实中国有很多相当好的东西都是在民间,都是由民间收藏家收藏的,看完之后你才会觉得鬼斧神工,所以我们中华艺术从来不缺雕刻家、艺术家,缺的就是地位。像过去西方的艺术家都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而我们的艺术家在古代见了皇帝要三跪九拜,要当奴才。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有地位,首先我们要自己做到,对建筑艺术有职业化的追求,最起码的就是要做到既注意宏观,也要注意微观,把每个细节做到位,追求精致美。

    色彩美,色彩美也是中国古建筑最典型的,像故宫如果你站在景山顶看,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如果我们看大理白塔,白塔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精彩的时候,我们看看天,看看地,这时候色彩的震撼也是很强烈的。所以皇宫建筑的辉煌和民间建筑的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城市来讲是非常有气势的一种氛围,对于现在的建筑来讲,要自由很多。每个建筑穿上不同的衣服,它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色彩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现在有的论文有写建筑色彩能不能写到博士论文,上次我读了一遍。其实色彩的重视,也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每种色彩都有感情色彩,色彩的配比,也会对人的心灵产生一些影响,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也是都可以隐藏的。我们在付诸实际的时候说,“师古人之心不如师古人之计”,这样就可以成为我们与天地对话的语言。我总结了几条,用钢结构传达木结构神韵的时候,它有几条,第一是暴露结构,它可以体现空灵美,线条美,用细部代替装饰,可以体现精致美、材料美、工艺美,对立面进行构图进行平面化、装饰化的处理,对屋顶做一些动态的变化,脱胎换骨,以求一个气势。

    以上讲的是我对与天地对话的几个思考,像意义、媒介、语言,还做了一些实践,这些实践今天我重点说一下。这是在怀柔琉璃庙镇,北京正北从天安门数大约是80公里的位置。这个位置用中国风水学来讲,非常好,我们这个供奉的佛恰恰是东方的药师佛,所以面向东方就更合适了。现在佛教有一个新理论,说不是起源于印度,它本质上讲是起源于中国,这也是一种假说或者理论,现在有很多人在这样讲,说西方的体系是来世的体系,以释迦牟尼为代表,东方体系以如来为代表。在这里我们想修一座寺庙,用钢结构来表达,但是要体现木结构的神韵,这样就给我们建筑师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做这个项目过程当中,我们一遍遍否定自己,做的方案现在通过的已经有四稿,现在通过的是琉璃塔,今天我重点讲一下琉璃塔,琉璃塔沿革了中国密檐塔的形制,形似大理白塔,而且还要能够继承传统的问题,能够攀爬、展示、观景的问题,所以我们设计了十二层塔,每爬一层可以许一个愿,看看药师佛怎样为众生解决痛苦。在做塔顶的时候是双螺旋结构,其实螺旋形是宇宙密码的之一,像宇宙、台风等等都有一个螺旋体系,对于螺旋的认知,实际上就是人类对文化的认知,也是对自身的一个认知,从不认识自己到认识自己,起码现在是认识了自己的结构体系是什么,虽然不知道自己怎么醒来的,怎么睡着的,怎么思维的,另外一个世界是怎么主宰这个世界的,或者天是什么,道是什么,这些还有很多疑问等待我们去解开,但是毕竟我们通过结构体系理解有形的体系。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想到了弹簧的概念,弹簧的概念恰恰成为了我们的主体系,加上一个门形结构,这两个体系结合在一起,就使这个塔可攀爬,同时形似大理白塔,这个塔有十二层是可攀爬的,顶层是一个塔顶。从不同角度看,基本上我们做了很多模拟,看起来不是螺旋结构的,因为这个坡度不是很大,感觉起来依然是一个密檐谈的感觉。

    从内部看,这是站在塔顶看的,可以看到人对天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它有一种吸力,也有一种张力。因为我们做这些体系的时候,还要注重光线,用三棱镜最后能够把日光折射成七色光,这样人在攀爬的时候,可以给人一些感官的刺激,所以这个过程也是启迪人身心的过程,对光的认知,从信息的传播,一直到光线,光是人类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认知的神秘物质。所以这个琉璃塔一方面强调宇宙有形的东西,另一方面强调光线。现在这个项目正在实施,应该明年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攀爬琉璃塔了。

    那么塔下的建筑,还有三大部分组成,第一是佛寺部分,主要是复建大殿,还有一个是前奏,这个前奏就是一个大佛向众人招手,希望众生能够到加班的上来,能够归一,这也是一个隐意,是从中华文化来的。这个河水面有很多莲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另外还有一个僧房,设计的时候我们就吸取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理念。另外中国的审美的居住理念也要体现在里面,在学习四合院过程当中,我们一方面从北京四合院着手,另一方面向(魏延武)先生学习,图上看的是(魏延武)先生做的一个温泉酒店,这个小四合院大体面积是42平方米,里面做到了这个尺度很怡人,同时很舒适,房子做得很低调,很有情趣,材料都是用当地的火山灰,火山岩,光影变化也很好,甚至温泉池完全是天然开凿的,也做得不错。这个外面没有一扇窗,窗子全部封闭,窗子全向内开,形成了一个内向型的四合院。这张图上就是小型的禅修场所,人到这儿来首先要谦卑,禅修场所是完全内向性的,适合于人的内观和静观,让人去除浮躁之心,寻找企业发展之律,从市场调研情况看,还没有建成,已经有大量企业家来报名,要来参加禅修。

    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志愿者活动,明年春天的时候,这个项目叫“琉璃世界”,明年春天有一些志愿活动,志愿去修建这个塔,还有复建佛光寺大殿,这些准备在建筑界发起,由学生把这个建起来,现在有一些企业家以后全部赞助。今年已经申请下来了“琉璃世界”的域名,在明年春天,有一个网站会进行全面宣传,就叫liulishijie.com.cn,也欢迎大家去这个网站访问,也欢迎大家参加这个志愿组织,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