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米造价2万 武汉最贵公路建成半年就重修

时间:2013-07-22 23:09来源: 作者: 点击:

    摘要:武汉化工区的焦沙路(金家咀至外贸码头)2.6公里路段,因长期通行大型运沙、运钢材货车,道路常年破损,2011年9月,该区投资5600万元改造该路段,工程参照武汉城市道路最高标准,道路总厚度84厘米,每米平均造价超过2万元接近高速公路价格。然而,该路交付使用不到半年,不得不再次维修

每米造价超过2万元 通车半年就维修 “路坚强”变成崭新的破路

   投资5600万元参照武汉城市道路最高标准修建的道路只管了半年就破损;汉施公路武汉段一条道路“两重天”,新洲辖区内是刷黑的沥青路,黄陂辖区内却是被人遗忘的“搓板路”……

【暗访短片】

    焦沙路金家咀至外贸码头2.6公里路段因长期通行大型运沙、运钢材货车,道路常年破损。2011年9月,武汉化工区投资5600万元改造该路段,工程参照武汉城市道路最高标准,道路总厚度达84厘米,每米平均造价超过2万元,接近高速公路价格。改造后的焦沙路能承载单车50吨、半挂车110吨的重载货车,堪称市内“最坚强”道路。然而,交付使用不到半年,焦沙路再次开始维修。

    司机叫苦不迭:“我每天都走这条路,当时修的时候说是提高了等级,结果几个月都没管到,现在天天堵车。”有市民不满地说:“今年上半年修了下半年接着修,就跟补衣服一样,衣服这里破了补这里,那里破了补那里,顺着补,总不是人民的钱。”

【问政现场】

    武汉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黄克强看了短片表示,“很尴尬,也很心痛。”黄克强说,这是条老的乡村路,为解决出行,化工区投入3000万元,对这条路进行改造。按照设计28公分的混凝土路面,市政府还加高了2公分。没想到通车半年多就出现破损,目前破损率达到30%。最近请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和检查,从目前来看,质量没有大的问题,最后的结论要等检测后才能得到。

    现场有观众问这条路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黄克强表示,对破损的水泥板质检所进行了检测,质量基本没问题。观众接着追问:“是否像短片说的那样,反正是人民的钱就没关系?”黄克强表示,无论是谁的钱都不能浪费。

一条道路连两区黄陂新洲景不同

【暗访短片】

    汉施公路是连接黄陂区、江岸区和新洲区的一条重要道路,被不少司机戏称为“一条路两重天”。从谌家矶驱车沿汉施公路前往阳逻开发区,一开始为宽阔的双向六车道,路面全部刷黑,然而,车经过黄陂滨湖大桥后,路面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市民接受督查组探访时,一位老人说,谁不害怕?走在上面揪心,下雨不敢走。一位司机抱怨道,为了避坑,不得不逆向行驶,肯定害怕,尤其晚上两边车子的大灯一打,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车辆之间错坑错道,到了晚上好危险,险象环生。

【问政现场】

    不少市民和司机质疑,为何同一道路,黄陂和新洲两端路面景象大不相同?

    “江岸区和新洲区道路都不错,中间这条路不太好,有人说,这是新洲人经常走的路,黄陂人不经常走。”主持人向黄陂区区长吴祖云发问。吴祖云显得有些尴尬:“这条路没有被政府遗忘,前年修了4公里,剩下7公里跟新洲接壤即将建成。”

    “在区里开车很好,区间交界的路为何不好走?”主持人追问。吴祖云坦言,过去是缺少资金,现在对于交界路段很重视。

手续不重要关系挺重要

商户竟对违建市场“有信心”

【暗访短片】

    在黄陂横店,一处正在招商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内,面对督查员的盘问,市场方不能提供任何规划手续和工商执照,两层楼的门面房却已有不少商户入驻。

    根据相关规定,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应该符合城乡规划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的布局要求,依法取得环评文件。对此,横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卢勇表示,最初的规划是绿地,由一公司开发。该公司一负责人则表示,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不过,督查员在黄陂区规划局、工商局,都没能查到该市场的备案信息。

    “这里的老板跟当官的有关系,手续不是问题。”一名商户对此并不担心,反过来“安慰”督查员。

【问政现场】

    “建市场手续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跟‘当官的’有没有关系。”主持人将问题抛给黄陂区区长吴祖云,“请问吴区长,这个项目跟你有关系吗?”

    吴祖云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直言此事违规,他还去过现场。他表示,3月18日下达了停建通知,7月15日强制拆迁,“大限将至,出手在即。”当主持人再次问他“这个项目跟你有没有关系”时,吴祖云笑答:“当然有。它是违建,我必须拆除。就这个关系。”吴祖云承诺,必须强拆,没有商量余地。

多座青山伤痕累累不见绿

区长坦言山体修复很难

【暗访短片】

    从卫星图上可见,蔡甸区的金钟山由于早年开山采石,部分山体已被挖空,废弃的采石厂旧址长年积雨,形成了一个天然堰塞湖。江夏臣子山,因开矿采石,部分山体被挖成一片平地,丝毫没有青山苍翠的场景。东湖高新区的凤凰山,延绵几座山头全不见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山开矿、采石出土不断增加,修路开山以及工矿建设弃渣随意堆放,均造成山体裸露、破损。目前武汉市共有破损山体54处,共计12855亩。

【问政现场】

    主持人向江夏区区长胡亚波发问,山体修复难不难?胡亚波直言“非常难。”

    主持人追问:“难在哪里?”胡亚波想了想:“第一,资金投入非常大;第二,修复总不如原装的好。山体是武汉最宝贵的资源禀赋。破坏后的修复方法要么复绿,要么甚至将之作为建筑用地。但始终没办法恢复原始的地形地貌。”

黄龙山成渣土填埋场

官员称“是个误会”

【暗访短片】

    光谷的黄龙山渣土堆延绵不断。记者爬上山,沿途几乎看不到绿色的植被,全是黄色的渣土堆,中间还混杂着各种生活垃圾,腐烂流出的黑水印在黄色的渣土上,特别显眼。从山顶往下看,整个山体的南面几乎全被渣土覆盖,仅剩一些零星的植被。

【问政现场】

    主持人发问:“我们想象的黄龙山应该是绿色的,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很黄很暴力’。您同意我的看法吗?”

    “这是一个误会。”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解释说,黄龙山原是一个废弃的矿山,在修复过程中缺土,所以目前底层是用建筑垃圾填埋,表层适合乔木生长的厚度用渣土填埋。“这里是我们指定的填埋地点。”

    主持人再问:“2012年2月,投资近千万元对黄龙山进行了一期的绿体覆盖,为什么一年过去了,我们看不到效果呢?”张文彤说:“第一,不能消纳的少量生活垃圾也跟着进来了。第二,渣土没有按照指定的填埋地点填埋。但是总体跟山体修复是一致的,存在误会。”

    “看到这样的黄龙山,我非常痛心。”武汉大学教授尚重生说,张主任提到的“误会”要核查,但是一年多过去了,我们看不到绿色,肯定不好向市民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