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40亿豪华政府大楼揭秘:阴差阳错的房产置换

时间:2012-12-17 00:44来源: 作者: 点击:

摘要:日前,被网上盛传是全世界仅次于五角大楼的第二大单体建筑——济南市政府的办公楼,这座名为龙奥大厦的政府大楼一夜间暴得大名,建筑面积达37万平米,有40余部电梯,内部装饰豪华,造价高达40亿元。网络的爆炒,将舆论对政府豪华办公场所的厌恶推至高潮,对此,济南市政府数位官员12月11日回应说,龙奥大厦的建造是源于济南市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初衷,至于大楼工程是否存在腐败等问题,目前济南市委市政府正在展开调查。

      济南市政府大楼它没什么造型,就是大,占地360亩,单体建筑面积37万平米,比人民大会堂大20万平米,比故宫大22万平米,比美国白宫大30万平米,造价40亿(相当于济南市全市人民为建政府大楼每人贡献667元)。北面是平原,南面是群山环绕。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式布局,平面呈“中”字型,地上15层,地下1层。有40多部电梯,每层都有餐厅,里面走廊周长约1公里。为迎接全运会新建的奥体中心就在旁边。[]

“没花政府一分钱”?

  龙奥大厦位于济南老城区和高新区之间的奥体片区。官方资料显示,大厦建成于2007年9月,占地400亩,报建面积为30万平方米,地上15层,地下1层。楼内装有48部电梯,可供5000人同时办公。

  据济南市一位政府官员介绍,2007年9月龙奥大厦完工后,恰逢中央严禁各地新建办公楼及各种名目的楼堂馆所,因此竣工后闲置封存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直到2009年济南主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前夕,济南市体育局才进入大楼办公。2009年10月全运会结束后,济南市各职能部门陆续搬入,今年春节前,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亦搬入龙奥大厦。

  龙奥大厦建成后,济南市专门成立济南龙奥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龙奥大厦的运营和维护。“网上炒作龙奥大厦已经好多次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龙奥资产运营公司一位办公室主任12月11日告诉本报记者。

  他表示,网上所称“总投资40亿元”,这其实并不是建造龙奥大厦的耗资,而是包括整个奥体片区的拆迁、土地整理等在内的全部费用,“建龙奥大厦没用这么多钱”。同样,网上所称“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也是把龙奥大厦旁边的信访楼和民警公安大楼都计算进来了。

  这位官员称,实际上建造龙奥大厦“没有花政府的一分钱”,是把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市里的房产处置后置换的。但他没有进一步解释具体的置换情况。

阴差阳错的“房产置换”

  2002年底,泰安“党政机关集中办公经验”被带到济南。

  从2004年下半年起,济南启动政府资金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改革,2005年4月又启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市领导当时指出,济南市级机关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共230多家,分布在市区二环路以内的就有150多处,缺乏有效整合,相互攀比、重复建设,造成财政支出的浪费;办公地点过于分散,给群众办事带来诸多不便;办公场所相对集中在中心区,又使市区交通压力很大。而解决之道是“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办公”。

  龙奥大厦由此而来。

  据了解,济南市政府在决定建造龙奥大厦前,曾做过一个测算:如果将济南市各部门集中到龙奥大厦办公,将这些部门原先分散在市里各处的办公楼予以出售出租,算下来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

  而恰在2005年10月,济南取得第十一届全运会主办资格。为建设全运会主场馆,政府在市区东部规划了总面积2100多公顷的奥体片区。这为龙奥大厦的上马提供了机会。2005年10月22日,龙奥大厦开工。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大跌眼镜”,按照政府内部人士的说法,龙奥大厦建成后,才发现济南市委所在的房产原本属于济南军区所有,济南市政府的办公大楼属济南铁路局。济南市政府根本不拥有这两处产权,也就无从谈置换一说。

  也曾有人以租房人的身份向济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电话咨询,了解各部门搬迁后空置房屋的租赁出售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各部门搬入龙奥大厦后原房产大部分依然由部门自己掌握,公开出租出售的很少。

  因此,龙奥大厦是否如前述龙奥资产运营公司人士所称“没花政府一分钱”,有待进一步查证。

相关评论

“没花一分钱”比“耗资40亿”更需质疑  吴江

  近日,济南市“耗资40亿元”的政府大楼(龙奥大厦)引起公众关注。据济南一位政府官员介绍,龙奥大厦属当地政府为集中办公而计划的工程之一,通过房产置换而来,没有花政府一分钱。

  “耗资40亿元”却“一分钱没花”,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也绝非“黄粱一梦”,而是一栋政府大楼的真实身世。尽管这栋政府大楼,以其气派的外观,豪华的装饰,以及不菲的造价,天生便有了吸引眼球的各种禀赋,更不可避免的和以往的豪华办公楼一样引发公众的热议。

  对于这栋“耗资40亿”,仅次于五角大楼的政府大楼而言,既然人家根本“没花政府一分钱”,所谓浪费与滥用公共财政的质疑,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不可否认,只要无需花纳税人的钱,不必公共财政埋单的政府大楼,即便盖得再豪华一些,要说也无可非议。“不花一分钱”便能盖起豪华政府大楼,恐怕更要引其他地方羡慕嫉妒恨。

  不过,既然世上连“免费的午餐”都没有,免费的豪华大楼当然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尽管当地官员称豪华大楼乃是通过房产置换得来,言下之意,新政府大楼是用原来的政府办公物业换来的。虽然房产置换的确可能无需现金支付,但房产置换当真是一分钱没花吗?事实上,政府大楼物业属于公共资产,用原有的政府办公物业去置换新大楼,动用的又何尝不是公共资产呢?所谓房产置换,其实不过是把老房子卖了,然后用卖了的钱去买新房罢了,当然不能说置换来的新房“分文未花”。认为房产置换来的政府大楼“没花政府一分钱”,根本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不仅如此,就连美其名曰的“房产置换”说,其实也并不成立,用于置换的两处产权,根本不属于政府,置换一说当然也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当政府部门迁入新楼后,原办公房产大多仍由部门自己掌握,几乎没有公开租售。那么,究竟是如何“置换”,耗资40亿的办公楼究竟如何“没花一分钱”便被政府收入囊中?倒是更令人迷惑。

  一言以蔽之,“没花一分钱”非但不能让“豪华政府大楼”免于质疑,相反,造价40亿的大楼为何能“不花一分钱”便占有,这背后究竟有何交易?倒是更添新疑点。

造价40亿的济南政府大楼何其刺眼 肖畅

一个副省级城市,办公大楼单体建筑却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叫人难以想象。尽管这栋大楼入驻的机关、部门多,可谓一体化办公场所,但其巨大的体量仍然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影响着一般人对权力部门的想象。

  党政办公楼并非没有标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根据行政级别、编制定员设置了层层标准。依据标准,办公楼的规划、设计又需由上级政府或相应主管部门审批。标准、程序都有保证,奢华的形象从何而出?这里就得反思一下各种规避的手段。常见的手段是:虚报编制人员,组合办公,这是为了扩大办公面积;最彻底的做法,干脆是绕开审批环节。

  为了杜绝奢华,国家规定可以更加严格,把标准定得更细致,但这是不是就有意义?如果财政环节缺乏有效制度约束,寻找以及翻新规避的手段,恐怕不成问题。当然,问题又不止于建楼、花费。办公大楼传递的权力形象乃至气象,人们是如何看待的,这是更根本的问题。

  正是大楼形象超出一般人所能接受、认可的程度,大楼被认为是刺眼的存在,带来的是权力视觉上的冲击,难免有人会责怪,甚至调侃。不仅如此,奢华程度还在升格,纪录总在打破中,类似的新闻频繁出现,新闻的敏感度不曾降低,人们始终没有感到见怪不怪。龙奥大厦,以媲美五角大楼的气势打破了纪录,刷新了人们的印象。如果说对奢华还会形成一种默认,那么这种默认都在被打破。不断追加的视觉体验,让人们对权力奢华的承受底线不断下降。

  奢华可能是纯粹办公的满足甚至享受所需,但也可能是有意制造的形象,用以巩固权力的气场。权力是抽象的,但负载于具体的实物而形象化。人们不会无端的敬畏具体某个官员,但会为他们的随从、队列、礼节、办公场所震慑住。这些因素的簇拥,造就了权力的气场,赋予权力特殊的感官体验,决定了权力与民众的亲疏关系。人们为何在意奢华的党政办公楼?除了不甚愉快的贪腐想象,也因为这种奢华让人敬而远之。

  我们所见的这类办公大楼,又不是雅致、规整、精巧的奢华,这种奢华传统中国有,体现的是传统权力的王道之象,民主时代却不会有这些,当然更不需要这些。所见的这类大楼,最常见的仅仅只是粗俗的奢华,傻气的奢华,而且以模仿居多,气场虽足,却时有山寨之感,让人哭笑不得。这是怎样的权力形象?很难说不是霸气,甚至霸道。这种奢华挣脱于中央的三令五申,规避了国家标准,这种挣脱、规避本身就是一种霸蛮的作风,道德上就失去了合法性,人们看见大楼感觉到的可能还不是威严,而是压抑,甚至是荒诞,回应就以调侃居多。

  党政办公大楼需要怎样的形象,这是个态度问题。标准、规定等等,只是划出了底线,却无法决定权力有何种态度。躬身为民,以善政亲民,那就该以简朴、端庄的形象展示于人。形象当然又只是很主观的评判,但在不在意这个,考验着权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