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大剧院耗资庞大 成奢华的面子工程

时间:2012-10-21 00:13来源: 作者: 点击:

  近年来,一场“文化大跃进”在中国悄然上演,“大剧院”这个地标式的地点出现在无数中国城市的地图上,无论财政状况如何,许多城市都斥巨资修建造型古怪的大剧院,这些现代感十足的剧院看起来独一无二,事实上它们从出生到成长都有着共同的故事:造价高、招标黑幕、经营困难、表演少、财政补贴等。

  江苏省贫困县阜宁县是不差钱的典型之一,政府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一座“山寨悉尼歌剧院”。当然,各地官方媒体在报导剧院建设时,总是少不了拿悉尼歌剧院攀比一番。比如,某地政府在官方网站上称海口湾大剧院“造型媲美悉尼歌剧院”。

  由于大剧院造价不菲,权力寻租的空间自然也不小,通常是剧院还未开幕,丑闻早先上演。

      2005年,宁波大剧院的舞台刚刚搭建好,多名地方高官则因为卷入大剧院受贿案而下台。

       2012年9月,哈尔滨大剧院招标项目的评标专家被指黑白颠倒,当举报者发现评标组长有受贿犯罪记录时,也应该能理解自己为何会成为“暗箱操作”的陪标人。

      2010年,广州大剧院多处出现“收缩性开裂”。有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解释称这是“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和“天气干湿度”问题导致的。不知道这些原因是否也可以用来解释顺德大剧院的地基下沉、几十处裂缝和墙体悬空等问题。

  磕磕碰碰,大剧院最终落成,经营却成了新问题。

  2010年的报告显示,深圳大剧院3年有近2/3的天数空置,接受财政补贴累计2358万元。同省兄弟东莞市的大剧院每年补贴则为1600万元。浙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杭州大剧院政府补贴1500万元/年,温州大剧院补贴1800万元/年,丽水大剧院补贴1500万元/年……

  剧院原本是高雅文化的表演舞台,后来成为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最终却成了集中展现官场文化的万花筒,文化大跃进不可避免带来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