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博物馆不仅仅是文化景观

时间:2016-05-20 10:31来源: 作者: 点击:

博物馆不仅仅是文化景观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据报道,截至2015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展览超过2万个,参观人数约7亿人次。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全国性的统计数据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呼应,像大同博物馆就不断有各类主题展览推出,而且这些展览不仅得到了文化界人士的认同,也赢得了公众的好评。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正在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不可或缺场所,亦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景观。

笔者喜好旅行,到了不同的城市总要到当地的主要博物馆看看。走进博物馆,看到的不仅仅是藏品,更是在触摸一个地方的文化脉络,欣赏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一些城市也确实因为博物馆多了文化地标,像青铜博物馆之于宝鸡,殷墟博物苑之于安阳,三星堆博物馆之于广汉,运河文化博物馆之于聊城。一些城市的博物馆在扮演文化景观的同时,还成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如荆州博物馆内导游旗飘动,南北各地游客的声音皆可听到;像马王堆遗址博物馆内,围观出土漆器、陶俑、辛追的人流不断。

在某种意义上,博物馆的状态就能证明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域的状态——既折射文化发展水准,也折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公共财政在加大投入力度,公众在关注它的状态。因而有人点评,“博物馆是将过去、现实乃至未来联结成生动的时间之河的纽带,时间的洗礼增添了它的神圣”,同时呼吁对博物馆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确实,博物馆作为历史记忆的保存者、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涵养源,其与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构成了公众身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彼此交相辉映中既在促进一个城市的文化升级,又在提高公众文化素养、扩展城市影响,实际上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一个载体和标志。

尤其是在当下,博物馆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驱动力之一,体现着社会公益状况,彰显着公平、公开的理念,保障着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就要求博物馆扮演好文化景观角色的同时,继续巩固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方面的地位,推进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拓展博物馆职能和藏品体系,加深不同文明间的了解,引导公众的认知,能够创造性地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中贡献力量。中外已有成例,相信更多的博物馆会成为令人骄傲的文化景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