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街再度来袭,城市排水仍然滞后

时间:2016-05-17 09:03来源: 作者: 点击:

过去的一周里,广州经历了两场暴雨,以及相伴而来的水浸街现象。日前,有关方面首次向社会公布了26个可能出现水浸的路段,提醒市民注意出行安全,尽量避开。

广州水浸街

“暴雨+水浸街”的“标配”,对广州人来说是习以为常了,毕竟,“落雨大,水浸街”的童谣已唱了那么多年;但是,当市民对“水浸街”不再感到不满,仅仅乐于调侃暴雨中人们“上街抓鱼”、“坐船上班”、“车主荡起双桨”等,还是多少让人感到忧虑:水浸街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才会被彻底地解决掉?资料显示,广州有关部门近5年来为了改造市内水浸黑点,已投入超过4亿元——这么巨额的资金投入后,水浸黑点仍然持续,呈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水浸黑点治理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改进?那些进展缓慢的水浸黑点改造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很多人都还记得曾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白云区棠乐路涵洞,当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可是遗憾的是,这个涵洞在前几日的暴雨中再次被淹没,目前其改造工程仍在进行中。

追溯起来,棠乐路的这个涵洞早在2011年就被官方列入整改名单。如果再联想到去年有关部门通报广州还有41座涵隧未能明确权属单位,成为暴雨来临时潜藏的“虎口”,我们真的还能轻松地调侃暴雨中广州人“上街抓鱼”、“坐船上班”的景象吗?

说起来,对于水浸街的治理,相关部门的承诺已经太多太多了,诸如“采取雨水径流控制措施”、“对排水管网进行达标改造”、“增加调蓄设施”、“加强涵隧安全管理”等,说了很多,但落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完不成任务又会有怎样的问责机制,舆论关注得并不够;还有在一片争议声中上马的深隧项目,目前进展如何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内涝问题,也需要媒体和公众持续的关注与追问。

近来网上流传一句话,就是“观点太多,事实明显不够用了”,批评当下很多公共讨论中出现的观点满天飞,而核心事实缺失、无人调查的情况,这其实是很危险的,毕竟,所有脱离了事实的讨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关于水浸街,我们仍旧需要有分量的调查和追问。广州水浸黑点“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黑点的整治完全跟不上进度?困难和难点又在哪里?职能部门有必要做出回答,市民同样有必要保持持续追问的可能。唯有这样,水浸街才会真正只属于童谣里的记忆,而不再是困扰人们上班出行的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