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6 09:30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据悉,这是成都首段“海绵人行道示范段”。
“海绵人行道”瞬间吸光“雨水”
看上去,这段不长的人行道与普通人行道显得有些不同——示范段上的地砖很大,据介绍为600×1200毫米规格,而普通人行道的地砖一般为300×600毫米或300×300毫米;而与一般人行道还有明显不同的是,在这段人行道上,地砖与地砖之间的缝隙非常明显,约有一指宽,没有进行填缝处理。
为了展示这段人行道的“神奇”之处,工作人员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大桶水猛地倒在了人行道上。记者原本以为这么大量的水,肯定会在人行道上产生积水,谁知道就在一两分钟后,地面上的水全部消失了!
“神奇人行道”地下“暗藏玄机”
这是怎么回事呢?建设单位成都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揭开一个专门预留的观察井,揭开了“神奇人行道”的秘密。原来,这个看上去平常的人行道,地面以下却“暗藏玄机”——在地砖下面,是由三层大小不一的碎石组成的、厚达60厘米的海绵结构。“这个结构比普通的人行道下层增加了20%—30%的储水能力;而在地砖与这个海绵结构之间,我们故意留出缝隙,便于雨水快速渗漏。”
假如遭遇大暴雨,这个厚度为60厘米的海绵结构饱和了,雨水岂不还是会溢出来?“我们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除了暗藏地面以下的海绵结构,人行道下面还设置有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的雨水收集管道,假如海绵结构‘吸不赢’雨水了,多余的雨水就会顺着管道排到市政管网中。”该负责人说。而为了更好地利用雨水,这些收水管道还与周边的绿化带相连,为植物提供水分,甚至可以打造符合城市景观要求的“雨水花园”。
今年全面开展“海绵城市五大工程”建设
“我们进行‘海绵人行道示范段’的打造,是为了下一步大规模在全市有条件的路段进行推广。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人行道,可以做到‘大雨不积水、下雨不湿脚’,不仅更便于群众通行,而且符合雨水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从市建委了解到,今年,成都将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全年计划完成投资78亿元;全面开展环城生态区海绵综合体、海绵型城市水生态、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系统和海绵型交通道路“五大工程”建设,做好336公里海绵型道路交通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环城综合型海绵体建设,建成成华区圣灯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在耿家巷、曹家巷、新成华大道铁塔厂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建成一批海绵城市示范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