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松:暌违40年的巴黎新高度

时间:2015-12-02 01:25来源: 作者: 点击:

Hamonic+Masson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约翰·克里斯朵夫·马松

凡尔赛国立高等建筑设计学院讲师,Hamonic+Masson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French Touch”建筑师协会创办人之一。

2015年,一个50米高的建筑项目——巴黎集合住宅,终于在巴黎十三区竣工。项目中一栋是社会保障房,一栋是私人商品房,两者共享一个门厅,成为沟通贫富阶层的所在。

巴黎已经很多年没有盖过高楼了,从1973年竣工,高达209米的蒙巴纳斯大楼(Tour Montparnasse)被评为最丑建筑以来,巴黎的自尊心仿佛受了伤,1970年代之后城市最高建筑不再超过37米,然而昂贵的地价,膨胀的人口,让37米的界限变得如此压抑,终于在2011年,巴黎议会召开会议,重新审议并通过了位于巴黎东南部十三区的Massena-Bruneseau街道的50米高住宅区和高达180米的办公楼建筑规划。这就是巴黎集合住宅的前因,这栋楼也成为自20世纪70代以来第一个高达50米的房屋建设项目。

很多人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巴黎将重新定义天际线,甚至引起了巴黎是否会变成下一个曼哈顿的担忧。答案是否定的。巴黎就是巴黎,摩天大楼不是她的梦想,传承历史才是保持特性的不二法门。

我很爱传承这个词,因为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身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我深深觉得唯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有意义地创新,那些平地而起的想法并不能经历时间的考验。所以当全世界高楼遍起的时候,作为一座有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的城市,巴黎仍然显得有些顽固地坚守着她的天际线。

但一个优秀的城市,同样要为她的人民考虑,对于巴黎的建筑来说,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解决住房危机。这个建筑中有200个房间,缓解了部分住房压力。城市中老工业厂址迁移后,剩下的空地给垂直方向带来更多可能性。巴黎集合住宅利用了这一机会,在巴黎东偏南的Massena-Bruneseau区(巴黎第十三区)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十三区经历20年的城市更新后,已成为新型、摩登建筑的聚集地,它连通了法兰西大道和伊夫里郊区,在这个过渡点的西侧,是保持了传统风貌的老城,越过此处,便是城市的高密度地区。

巴黎仍然没有对所有区域开放高楼通行证,巴黎集合住宅的项目与其说代表了巴黎重新定义建筑高度的可能,不如说是巴黎在调和传承与进步上进行的新尝试。新地段,新项目,新尝试,这或许是巴黎解决之道最直白的表达。就总体而言,毫无疑问,巴黎仍然希望保留她作为历史名城的一面。直面现实问题时不丢失自己的独特基因,这才是未来的出路。对于巴黎市政府来说,经济压力对他们而言是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