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26 00:25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它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背后,是许多行业生态的剧烈变迁以及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涉及面宽、交易范围广,在大数据时代更应该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加大行业整合的力度,着手进行大数据的分析、研究、挖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达到指导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适应经济新形势的目的。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大数据
首先,大数据条件已经具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着良好的大数据形成条件。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大数据来源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市场主体的充分参与带来的特定主体的行为。以一个房屋建筑施工项目招投标为例,招投标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至少就包括了招标人基本信息、投标人基本信息、建筑面积、造价信息、投标报价、诚信信息等。如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无数个此类的项目,将所有有价值的信息汇集,我们就能建立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数据库。如果范围扩大,将所有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土地、药品等公共资源领域的信息汇集到一起,就可以形成完整的公共资源领域的大数据了。截至目前,我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传统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土地等要素市场整合在一起,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大数据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大数据研究的现状。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大数据是依靠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的,所以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面推行电子化交易是公共资源大数据实现的前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为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快推进了招投标“电子化、信息化”进程,开始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库、健全企业诚信档案,整合升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的工作。这些工作,更多的还是着力于系统的完善、信息的采集,只有少数交易平台,在数据分析、挖掘上有过尝试。大数据经过多年的应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大”,更重要的是要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预测性分析,从大数据中挖掘出特点,通过科学的建立模型,之后便可以通过模型带入新的数据,从而预测未来的数据。以往那种简单的信息收录和浅显的数据分析,包括电子化招投标,显然并不属于真正的“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思维下的电子化招投标
根据笔者的归纳,业内公认电子化招投标的意义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政府效能。二是节约企业成本。三是电子招标平台高效、快捷,减少人工环节,节省项目时间,缩短项目周期,降低运作成本。四是使评标更轻松。五是减少了人为的参与因素,避免招标投标过程中的随意性操作、违规操作等不规范行为,杜绝虚假招标,使招投标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可以有效地避免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腐败等行为。
对于上述结论,笔者表示部分赞同,可电子化招投标并不是万能灵药,至少在避免暗箱操作这点上,电子化招投标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目前的电子化交易更注重程序的公开透明。交易主体之间通常在明面上合乎程序要求,招标人设置好条件后,投标人组成一个小圈子,私底下安排好围标、串标,然后某个企业高价中标,这是典型的通过合法程序达到不法目的的情况。程序正义并不代表结果正义,但程序正义又是现今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运行的先决条件,且即使我们发现了不法情况的端倪,也并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据来佐证我们的怀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些企业长期参与投标竞争,没有中过标却屡败屡战。某专业领域的某企业的中标率接近100%,从未失手。某类型的项目有几个投标人的报价长期接近招标控制价,且报价较为一致,同时,这几家企业长期性行动一致,共同进退。这种疑似组成小圈子围标的行为,在传统的电子化招投标中是极少失手的,因为即使有人怀疑,但在没有证据、“疑罪从无”、所有的流程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很难将其绳之以法。所以,电子化招投标的效力并不是理论上那么强大。
如果上述违法犯罪行为在大数据分析下,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大数据分析可以将某个疑似违法犯罪的企业的所有招投标信息进行相似性分析,可以轻松地发现投标人的异常情况,他们的违法行为将无所遁形。如果更进一步,对所有参与交易的招标人、投标人均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监管机构的参考,那么这将对监管机构的运行、执法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增加违法的成本和难度,有利于市场的竞争和健康运行。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大数据依托于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信息化,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信息化也能在大数据思维中走得更远,两者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对电子化交易的主流认识过于片面,更多地从收集信息、提高效率、精简程序,减少干扰等方面来考虑,既没有意识到交易数据的作用,也没有对其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尚任重而道远。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与实践设想
一是大数据有助于找寻公共资源交易的内在规律。无论是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还是药品集中采购,都有着特定的市场规律,且与对应的社会形势有极强的关联性。例如在药品集中采购方面,某一类药物的销售情况,可以客观反映某类疾病的发生情况。如果是呼吸道疾病,甚至可以发现其与城市PM2.5含量的变化呈现某种特定的关系。这是大数据一个典型的分析范例。同理,其他公共资源要素,也存在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规律,这些规律真实存在,但很少有人去研究。曾经这些研究受限于时间和软硬件,研究有较大难度,但在计算机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先进的今天,以往的难点已不再是问题,为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二是大数据有助于发现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庞大、资金庞大。《资本论》中有言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所以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围标、串标,有贪污腐败,花样翻新、屡禁不止。公共资源交易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交易活动,大数据有利于对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分析,从“人”入手,更容易发现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和线索,为监督部门提供更犀利的武器,从而加大违法犯罪的难度和成本,可进一步保证公平和公正,维护诚实信用的原则,推进市场健康发展。
三是大数据有助于政府提高效能。电子化开标评标的作用之一是提高政府效能,将原本的人工操作、文来文往变成了电子化流程,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但提高政府效能并不是单纯的将现有的流程电子化、以减少每个节点时间来达到缩短办事总时间目的。在大数据时代,完全可以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国有资金投资的方向,监控项目的进程、综合评估政府部门的效率、有效整合审批环节等,从根本上解放劳动力,优化组合政府工作内容,真正实现信息化政府。
“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它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做法、带来了新的理念。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也可以做出更多的尝试和改变,带来更好的社会效应,降低公共资源交易的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