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钢结构让绿色建筑更美好

时间:2015-07-10 19:01来源: 作者: 点击:

钢结构让绿色建筑更美好

钢结构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结构并称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两大方向。与PC相比,钢结构建筑自重轻、施工快、抗震性能好、材料可循环、对市场规模要求低,被誉为“绿色建筑”。

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有利于消化产能、藏钢于民,有利于节能环保、防灾减灾,有利于破除建筑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恶性循环,从国家导向和发展潜力看,更加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

所占的比重不足10%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欧美及日本的轻型装配式小住宅,可分为轻钢龙骨承重墙体系和钢框架结构体系。1997年至2000年在深圳、蛇口、广州等地建成一系列轻钢结构别墅。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的是型钢梁柱框架结构。型钢一般为热轧或焊接H型钢、方钢或圆。承重楼板采用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外围护结构为轻钢龙骨骨架,饰面及与轻钢龙骨承重墙体系中的外围护材料类似。

目前,国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建设实践,既有以国有大型钢铁集团为主导的实验项目,也有以设计院所等科研设计机构为主的研究实践。比如2002年由马钢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马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施工的马钢光明新村两栋H型钢高层住宅楼,地下一层,地上17层,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是集先进建筑理念、建筑技术为一体,适应二十一世纪居住需要的生态健康型精品住宅楼。该工程被国家建设部列为 《钢结构建筑体系与关键技术》课题研究项目之一,同时被省建设厅确定为“省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此外,马钢还参与了赛博思主导的黄金口岸钢结构建筑项目、南京朗诗钢结构大厦、南京中建钢结构大厦等项目建设。其他的还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学、宝钢、莱钢以及、济南、北京等地的设计院所也积极参与钢结构建筑的研究实践。

我国近年来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势头、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所占的比重不足10%,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高层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上,在住宅领域应用不够广泛。

加强规划引导

在此次的对口协商会上,省工商联界别的委员们建议将钢结构行业发展列入“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从政府层面将钢结构产业明确为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高水平谋篇布局,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鼓励,设计、开发企业参与,钢结构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建设体系。

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财税杠杆作用,加大对钢结构产业扶持力度:规定钢结构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应用比例;研究实施钢结构建筑单位面积补贴和提高容积率等奖励措施;增收钢筋混凝土现浇建筑排污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钢结构建筑设计,实施单位面积奖励;将钢结构科技研发、标准编制等列入科技攻关项目等。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行业日趋细化,对行业监管专业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行业主管部门应更加注重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更好地实现对行业的管理。如委托协会制定行业标准与施工规范,承担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职称初审,以及完成政府交办的有关课题研究等。

提升钢结构行业整体竞争力。鼓励钢结构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及与中小企业形成分工合作关系,提高行业集中度;支持钢铁企业和钢结构企业在材料采购、技术支持等方面抱团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墙体等下游配套产业,降低钢构建筑总体成本;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发展空间,努力形成骨干企业带头、中小企业跟进,有梯度、有纵深的“走出去”企业集群,为国家和我省“走出去”战略部署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人才培养

对口协商会上,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平远在发言中称,目前,国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建设实践,既有以国有大型钢铁集团为主导的实验项目,也有以设计院所等科研设计机构为主的研究实践。比如2002年由马钢公司设计研究院设计,马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施工的马钢光明新村两栋H型钢高层住宅楼,地下一层,地上17层,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是集先进建筑理念、建筑技术为一体,适应二十一世纪居住需要的生态健康型精品住宅楼。该工程被国家建设部列为《钢结构建筑体系与关键技术》课题研究项目之一,同时被安徽省建设厅确定为“省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此外,马钢还参与了北京赛博思主导的黄金口岸钢结构建筑项目、南京朗诗钢结构大厦、南京中建钢结构大厦等项目建设。其他的还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宝钢、莱钢以及上海、济南、北京等地的设计院所也积极参与钢结构建筑的研究实践。

张平远认为该类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上至工程组织设计人员,下至现场安装工人,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传统住宅建筑施工往往忽视对现场安装工人业务素质的要求,而钢结构建筑施工专业要求高,未经培训的农民工是无法胜任的。

张平远建议政府牵头推动校企联动。充分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人员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通过联合研发或产学研相结合,形成研发资源的有效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