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深圳第一高楼”大比拼!

时间:2015-05-18 11:25来源: 作者: 点击:

从如今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开始,回溯深圳系列地标建筑历史,就是一场深圳地标建筑的年代秀。抛开地标建筑的皮相,深入观察他们之所以成为地标建筑的背后,就会发现城市的一些经济拓展方向。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最近封顶。而一则视频最近也爆红网络。战斗民族俄罗斯小伙徒手攀爬了这座第一高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显然也不只是一座高楼。它无疑是深圳又一座地标性建筑。改革开放35年来,深圳这座城市不断更新,其实建筑也在生长。在每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期都会出现令人仰望关注的地标建筑。

      从如今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开始,回溯深圳系列地标建筑历史,就是一场深圳地标建筑的年代秀。抛开地标建筑的皮相,深入观察他们之所以成为地标建筑的背后,就会发现城市的一些经济拓展方向。

      深圳的地标建筑们是静谧的城市诗,为深圳远离地面的高度上抒情表意,我们攀上去要有勇气,在远处欣赏则要有智慧与一颗理解深圳的心。

深圳地标流变示意图

      一条俄罗斯小伙徒手攀爬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的视频在网络走红。国际攀高组合On The Roofs,在春节期间,绕过值班保安,用两天时间,偷爬上了大楼顶部,极尽惊险之能事,让这座刚刚封顶的高达600米的深圳新地标,再次受到国内外关注。

      翻身回望深圳改革开放35周年的历程,伴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涌现的各个地标性建筑,电子大厦、国贸大厦、地王大厦……在不断刷新深圳速度和高度的同时,也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这些深圳地标性建筑,从罗湖到福田,未来可能再到宝安,既见证了深圳崛起的历程,也展示着深圳经济重心,逐渐从罗湖西移向福田、宝安的过程,见证着深圳的发展。

      今天我们梳理了在深圳改革开放史上,最具地标意义的八大建筑。看看你的回忆里中是否有它。


深南大道拦路虎——电子大厦

深南大道拦路虎——电子大厦

      1981年1月20日,深圳第一座地标性建筑——电子大厦,破土动工,20层69.9米的高度,成为当时深圳第一高楼,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担负起带动深圳一个电子工业的重任。

      熟悉电子大厦的深圳人都知道,电子大厦是靠近深南大道最近的建筑。也因此,电子大厦以东的深南大道,比以西的深南大道“旺”了很多。

       据电子大厦建设者,基建工程兵负责人之一的马成礼介绍,深南大道计划是80米宽,于是电子大厦就在80米的基础上,定了位置。“盖了一半的时候,深南大道要加宽,于是就碰到已经建设了一半的电子大厦,最后电子工业部说,可以拆,但是要赔钱。”马成礼回忆,“后来市政府赔不起钱,于是电子大厦就这样立在那里。”

      现在可以发现,电子大厦以东的深南大道,因为宽度合理,人流车流适当,形成了东门、人民南、蔡屋围、华强北等深圳最好的商圈。而从电子大厦到上海宾馆以西的深南大道,因为过于宽阔,车速快,形成了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峡谷”。


深圳速度代名词——国贸大楼

深圳速度代名词——国贸大楼

      电子大厦建成后不久,1982年,一座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无法回避的建筑——国贸大厦拔地而起。

      国贸大厦共53层,160米,是我国建成最早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从1982年10月至1985年12月29日共37个月即竣工,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建成。

      10年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这里发表了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南方谈话”,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小平同志看深圳发展这么快很激动就开始讲:‘我们改革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不改革死路一条。’”时任市接待办主任,亲耳聆听邓小平在国贸讲话的李罗力告诉深晚记者,“小平同志大概讲了有40、50分钟,我算了一下,整个‘南方谈话’60%都是在国贸讲的,构成了‘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此外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先后光临国贸大厦,国际政治要人尼克松、布什、海部俊树、李光耀、加利也行后到国贸访问过。


深圳坐标原点——上海宾馆

深圳坐标原点——上海宾馆

      1983年底,鉴于深圳只有在罗湖有两家像样的酒店——竹园宾馆和雅园宾馆的现实,一座只有11层的酒店,出现在当时相对比较荒凉的上步区(现福田区),这就是上海宾馆。很快上海宾馆就因为它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一个巨大的交通中转站,当时几乎所有的深圳人,都曾在“上海宾馆”公交站转过车。现在这里还有超过50条公交路线,这里成为深圳最初的坐标。

      我国知名的城市化研究专家,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李津逵曾说,上海宾馆曾经是深圳城郊分野的节点,是深圳“零公里”的地点。“这是深圳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重要见证。”


曾经的亚洲第一——地王大厦

曾经的亚洲第一——地王大厦

      从1996年3月建成至2011年10月,地王大厦一直保持着深圳最高楼宇的纪录。

    “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 1994年5月27日,从东京运过来的6颗金螺栓,拧在钢架上的时候,地王大厦的钢结构施工正式开始,此后的1年零27天里,地王大厦以2天半一层的建设速度,刷新当年国贸大厦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作为国内首次实行国际性招标的地块,引来国内外200余家公司接标,最终以1.42亿美元成交,成为当年深圳的“地王”。总高度383.95米、宽高比例1:9,地王大厦创造了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的记录,并保持深圳最高楼宇达15年之久。


曾经的福田第一高楼——赛格大厦

曾经的福田第一高楼——赛格大厦

      赛格大厦目前世界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大厦,总高355.8米,总建筑层79层。

      1988年3月28日,全国第一家专门销售国内外电子元器件、组织生产资料配套供应的深圳电子配套市场(即赛格电子市场)开业,由来自深圳本地和内地的160多家厂商以及10家港商,以自营自销、联营代销的方式经营。很快赛格电子市场出现了购销两旺的景象,配套市场也越办越火,华强北从此从工厂区变成了举足轻重的电子交易市场。

      1996年,经过数次扩大、扩建后的赛格电子市场,空间仍然捉襟见肘,于是,一个新的赛格大厦开始孕育。2000,赛格大厦建成,期间华强集团抓住机遇,成为赛格集团的强大对手。

      现在两大集团一起将华强北打造成全国电子元器件配套市场,成为全国的龙头老大,被评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产生世界性影响。


“鲲鹏展翅九万里”——市民中心

“鲲鹏展翅九万里”——市民中心

      市民中心是深圳上世纪90年代末兴建的深圳20世纪最后一座标志性建筑。它占地91万平方米,北靠莲花山,南向中央商务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建筑形象如大鹏展翅,寄托了深圳“鲲鹏展翅九万里”的美好期待。作为深圳市政府的主要办公机构,同时也是市民娱乐活动的场所,市民中心无可替代的成为当今深圳的地标之一。

      2004年5月31日,深圳市政府办公新址深圳市民中心正式启用,深圳市政府所在地政府各单位,陆续从深南中路“大搬家”。“大搬家”之后,深南中路原市政府所在地,继续作为深圳市委的办公地,深圳市委、市政府合署办公的历史结束。


国际金融中心时代来临——京基100

国际金融中心时代来临——京基100

      2009年,随着亚洲金融地位崛起,世界金融中心东移,当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 GFCI)报告显示,深圳首次上榜就夺得第五名的佳绩,领先于上海(第10名)和北京(第22名),深圳成为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

      2007年11月,京基金融中心即京基100,破土动工,到2011年4月封顶,据说,它所有的焊缝连接起来,累积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4周。三年多时间,它以100层,441.8米的高度,取代地王大厦成为深圳第一高,直到最近,这个位置被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取代。


600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600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4月30日,随着国内单次提升高度最大的上梁仪式的完成,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如期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这座位于福田中心区的摩天大楼,以主体600米,成为深圳已建和在建的最高楼宇,刷新中国建筑领域的多个新纪录,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目前已知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共分两个部分,一期为北塔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即现在可见的深圳第一高楼,二期为高度达290米的南塔,现处于施工阶段,预计2018年竣工。

深圳地标建设详情

      有分析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大厦、国贸大厦和上海宾馆,体现的是深圳经济特区早期发展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对的深圳经济特区而言,电子工业、出口加工业,以及引进相关的外资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上世纪90年代的地王大厦和赛格大厦,则预示着商业地产和信息科技时代席卷而来。到了90年代末,深圳又以一个带着“鲲鹏展翅九万里”雄心的市民中心,走进了新世纪。

      21世纪以来的京基100(原名京基金融中心)和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则集中体现了新世纪以来,深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热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