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23 22:55来源: 作者: 点击:次
南水北调绿化建设提速
又是一年植树季,南水北调沿岸绿化建设也纷纷展开。
近日,郑州市正式启动南水北调生态公园建设,涉及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以及高新区,全段总长超过62公里,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南阳、许昌等地南水北调干渠所在区域也已启动库区及干渠两岸生态基地建设,借助春风打造干渠绿色长廊。
“这应该算是南水北调中线上较大规模的一次集中绿化,主要集中在生态园林和各类调水小水利建设上。”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起,干渠所流经的多个地区开始启动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绿化招标项目,并从今年3月份陆续开始建设。目前沿岸各区域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部分地区已初步成型。
以郑州为例,目前郑州生态公园建设所涉及各区,均已开始按照总体设计方案组织相关施工图设计和招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市区干渠两岸全线开工,基本完成植物栽植,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完成示范段建设,高新区全部完成,航空港实验区完成7.6公里示范段建设。而许昌在进行干渠绿化的同时,也开始对市区河道进行同步覆盖绿化,打造综合绿化区和生态景观园林长廊。
与之前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防护林不同,此次各地所进行的南水北调绿化建设,在强调水质净化和防风固沙的同时,将地域文化和特色景观建设也融入园林建设过程中,尤其将干渠两侧的绿化面积和范围,在5~10米的防护林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扩展。如郑州市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其中中原区绿化建设面积588万平方米;二七区绿化建设面积280万平方米;管城区绿化建设面积436万平方米;高新区绿化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航空港实验区绿化建设面积1160万平方米。再如南阳市,目前仅干渠两侧生态绿化就已完成造林32891.7亩。“基本来说,各地的生态绿化走廊宽度都在百米左右,远超防护林宽度,而其中配套了大量的景观、生态种植项目,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
而相比之前的防护林建设,在此次的建设中,各地区参与机关和企业数量也大幅上升。如南阳方城在打造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和白河绿化工程中,将大量工程技术人员下分至区段进行技术支持,因绿化工程流转出的造林地,每年每亩按照800元进行财政补助,其中生态林补助15年,经济林补助5年。
“南水北调沿岸生态绿化建设,是干渠通水后各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许昌市林业局一位人士称,由于干渠跨度长、影响力巨大且有较为实际的生态保护需求,因此利用干渠作为区域生态绿化建设发展和研究的载体,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是一次极佳的建设机遇。
生态文化建设的机遇
“南水北调园林绿化,是保持南水北调水源畅通的必经之路。”一位南阳当地官员如此总结沿岸绿化的重要性。而相比干渠保护,此次的集中绿化建设,显然更有各地政府欲将生态、景观与人文相融合的深度尝试,而利用干渠绿化建设提升各地绿色经济承载能力,也是此次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次干渠绿化,主要为各地政府自行组织,而非南水北调办公室统一指挥。”一地方政府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坦言,在干渠建设期间,其实已进行过统一的绿化防护规划,道旁防护林规划距离为5~10米。而此次各地启动的春季生态建设,除了有季节原因外,也是对国家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贯彻和对各地绿色经济的提振。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和沿线共有12处世界遗产,占全国世界遗产的28%,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16处,占全国的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7处,占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0%。2012年年底,国务院出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19座大中城市以及130余座城镇,受益人口约为1.45亿。因此,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非常有必要,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工程综合效益。需要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从而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规划纲要》同时明确,要将南水北调工程景观与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有机整合,重点打造渠首工程、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焦作城区段工程和穿漳工程等主要工程景观节点,把沿线山水、古迹和这些南水北调重点景观工程串联成一条旅游复合廊道,打造出一条富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已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文化旅游带”列为加快规划建设的国家精品旅游带。
也正因此,各地在完成了中线项目之后,如何利用这个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挖掘其生态文化旅游的深层资源,就成为各级政府极为关心的问题。而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南水北调沿岸生态基地的打造,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环境改善、文化传播、移民安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使沿岸生态经济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为此,各地在给予大宽度生态绿化的同时,将尝试将涉农、涉旅游产业融入生态景观园林的打造中。如南阳市西峡县,其沿线建设的10余万亩猕猴桃基地,亩均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为此,该县先后引进49家企业,利用渠首高效生态经济林、水果园等高效生态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绿色走廊其实就是‘绿色银行’,绿化基地的建设,正成为南水北调沿岸各地整合涉农产业和增强生态建设的一次机遇,这也是各地如此急迫和大手笔开工建设的原因。”上述许昌市林业局人士总结道。
园林企业借机提升
在各地政府借助南水北调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项目的不断上马也为园林企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由于项目优质、资金充沛、规划清晰,为获得南水北调绿化的招投标项目,各地园林企业对于重点区段的争夺极为激烈。
“正常的市区道路园林绿化,一般投标也就三四家,但南水北调项目每个标段都是10多家进行竞争,而一些城市市区的干渠建设,参加投标的企业数量更多。”许昌市一家园林企业招投标部负责人白先生称。该企业在此次的南水北调中线招标上,共拿下两个标段,涉及里程超过2公里。而为了拿下此次的招标项目,该公司仅标书准备就超过半年时间,可见其重视程度。
据了解,由于各地经济情况、主导种植不同,南水北调沿岸区域生态建设没有进行强制性统一。郑州地区多强调景观园林和生态种植建设,许昌采取水利、绿化、景观同步的综合式建设方式,而南阳地区则采取乡镇流转、企业农户承包的类BT模式。
但无论方式是否相同,综合各地情况来看,其建设力度和配套资金数量十分可观。白先生称,项目上由政府出具统一设计图,对园林景观、水利、苗木种植进行具体规划,企业形成联合体进行投标,同时项目根据施工进度进行不同幅度打款,公司所获沿岸生态建设单公里项目造价从3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许昌市仅今年的沿岸规划建设资金,就超百亿元。而在南阳邓州,当地对于沿线100米宽的范围组织土地流转,再承包给园林企业,并给予每亩每年800元的补贴。其所种植树木种类范围大,且允许进行林木套种,极大增加了承包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承包户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的资金,同时可以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获利。相当于不掏钱进行种植。”当地水利局一位工作人员称。
这种操作方式大大吸引了园林企业对于南水北调绿化的参与度。许昌鄢陵一家乔木公司负责人乔先生坦言,项目竞争极为激烈,全国不少知名园林企业纷纷涉足,究其原因就在于此次绿化景观的资金充裕和政府重视。“很多标段的建设周期被大大压缩,有的短短3个月,这就很大程度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问题,且回款速度迅速,是园林建设中的优质项目。”
与此同时,借助此次南水北调绿化建设的契机,部分园林企业也积极从单一苗木种植开始向综合性园林企业发展转型。“南水北调沿岸绿化的提速,在给沿岸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园林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随着南水北调绿化建设的日趋完善和模式成熟,沿中线生态绿化经济带将成为各地区综合性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乔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