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5-28 23:42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摘要: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内,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仿建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承载着浓浓的岭南文化艺术,永远落户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由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北京市市长王安顺等领导人陪同参观了项目,周干峙院士,孟兆祯院士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陈晓丽,及曹南燕、张树林、王绍增等专家学者也纷纷到场参观,他们给予了余荫山房仿建项目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仿建项目充分体现了国务院保护文物余荫山房的精美,也展示了岭南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北京华林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广东省建设厅、广州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广州是番禺区旅游局、北京方圆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于2013年4月中完成施工,共历时约两年,项目部以广东营运中心、棕榈设计有限公司为核心队伍,棕榈园林吴桂昌董事长担任项目总指挥,广州市园林局原副局长吴劲章先生担任专家组组长。
据悉,棕榈园林负责的余荫山房仿建项目,是广东省岭南园林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核心景观——深柳堂及浣红跨绿庭园作为仿建的蓝本,按1:1比例仿建至北京园博馆作为永久性室内展园,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岭南传统园林艺术及文化特色。项目蕴含了木雕、贝雕、砖雕、灰塑、石雕等岭南工艺,更有古玩、字画等岭南文化作品,也有岭南石景、盆景等园林文化作品,还有中西文化结合的满洲窗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岭南文化元素。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余荫山房几乎无任何参考资料供设计查阅,传统岭南工艺更是流传已久,因此项目特别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东方建筑文化研究所,利用激光及红外线扫描技术进行测绘,力求达到仿建项目外形的精准;还邀请了广东省美术大师,反复推敲各种建筑的装饰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园主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创新性再现岭南文化的精髓,展现其美学价值;另外邀请了广州市华生家具工艺有限公司对家具进行定制,邀请浙江东阳木艺艺术大师、广东砖雕、灰塑资深师傅对木雕工艺、砖雕工艺、灰塑工艺等进行精雕细琢;此外,还发动了公司园林绿化方面的专家到广东四处收集植物精品,在南北气候特征差距巨大的条件下,棕榈园林发挥长期以来在园林植物驯化、引种、移栽、病虫害防治以及植物配置等研究方面的优势,根据北京实际气候条件,重视耐荫、耐寒花木的选用,并配置了许多观花植物及盆景,展现了岭南园林花木深深的意境。
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等领导参观考察园博馆余荫山房
吴桂昌董事长与专家合影于园博馆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仿建平面图
余荫山房设计效果图
余荫山房岭南传统园林工艺赏析
木雕
木雕是本园最具代表的艺术珍品,在整个项目中占有极重的比例。木雕作为广东的民间艺术,它能够把厅堂装饰得富丽堂皇,又能使之淳朴大方。深柳堂正中的 “松鹤延年”及“松鼠葡萄”两幅大型挂落(花罩),其雕塑的形体秀丽、姿态活泼、自然逼真,皆为木雕珍品。堂内除木雕挂落,还有双面书法木雕,内刻多个名家手迹,清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韩持国在洛中作诗云,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最引人注目,四周雕刻各种花鸟图案,刀法细腻,巧夺天工,浓郁的岭南氛围令人陶醉。由于历史的原因,余荫山房保留的历史资料并不多,因此,木雕工艺师傅必须根据测绘及设计图纸,在现场核实每一个木雕花饰形状及构件的尺寸,并在现场作画以利于指导施工,同时运用专业相机对木雕拍照,以1:1的比例打印出来对照施工,以保持原真性。
松鹤延年花罩(仿建)
双面书法木雕(仿建)
满洲窗
满洲窗是岭南园林建筑装饰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深柳堂内的满洲窗,在细密的六角形窗格中镶嵌着进口蓝白两色玻璃,中央装饰红底白色花卉图案,设计精美,室外阳光透过玻璃射入室内,使得光线强度减弱并产生一种冷峻的奇妙效果。
满洲窗(仿建)
灰塑
灰塑,广东民间俗称灰批,是岭南园林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艺术,一般设于建筑墙壁上和屋脊上,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
灰塑简而言之,灰是材料,塑是其灵魂。其区别于北方皇家园林平面彩绘及江南园林平面彩绘,岭南传统园林灰塑通过通花雕塑、彩绘壁画、多绘浮雕等花样繁多的手法,以立体彩绘的形式来表达意境。在深柳堂西侧狭窄的青云巷墙壁上,有一灰塑是一幅山水图案,立体感很强,使狭窄的通道有了生气,给人而开阔之感。此外,深柳堂屋面山墙上的“鸿福将至”图灰塑,更是意韵丰富,视觉效果气氛热烈。
窗缘灰塑(原貌)
山墙灰塑(仿建)
门头灰塑(仿建)
砖雕
岭南传统园林中,砖雕的使用比较普遍,在珠三角园林建筑中,许多祠堂及寺庙均有,常应用于墀头、照壁、石匾装饰等位置。
岭南砖雕取材广泛,一般采用人物、花鸟,瑞兽、吉祥符号或其他图案(如菠萝及荔枝等水果形状也时常见到),甚少用虫鱼及山水。出于尊重余荫山房历史文化及受到场地及空间限制的原因,在仿建工程中安排了一幅门额砖雕,设计于次入口游廊的尽处,并适当的根据现场的条件缩小了尺寸,交接纹理及图案均作了调整,使其自然衔接与过渡,保持原汁原味,由于雕刻工艺精湛,体现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的神韵。
砖雕细部(仿建)
蚝壳片
蚝壳片装饰挂件是广味十足的“土玻璃”。在清同治年间的时候,我国是无法生产玻璃的,为了能使大厅或走廊更加明亮,古人用了生蚝壳打磨成薄片作为窗户的透光挂件来增强厅堂的光亮度。 蚝壳片的制作,必须用个头大,质量好的蚝壳打磨成均匀的薄片,才能做成蚝壳窗。它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并具备装饰性,私密性的特点,是岭南园林建筑装饰的一个亮点, 反映了岭南园林海洋文化的特征。经过几番周折项目部在江浙一带找到了适合的蚝壳片挂件,后用于深柳堂走廊及桥廊、临池别馆走廊的横披上,在现有灯光科技的辅助下,仿建的透光性甚至超过原址,令人赞叹。
蚝壳片横披(仿建)
蚝壳片装饰窗细部(仿建)
家具及字画
余荫山房经历过特殊的历史时期,家具及字画均是散失后添补的。为了复原历史原貌及尊重传统文化,特别邀请了省内著名的家具考古拍卖专家及广州家具界最著名的厂长及相关工艺师傅,经现场多次考证确定了仿建的深柳堂家具及字画的制作方案,力求突显岭南传统特色。
正厅桌椅(仿建)
堂中字帖(仿建,符合美学特征)
偏厅字画(仿建,统一规格,兰梅成对)
建筑小品
浣红跨绿桥,被誉为岭南传统园林最具特色的建筑造型。该廊桥把余荫山房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故名“浣红跨绿”。相比于原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现代科技的辅助,比如对石拱桥圆弧的定位,力求使仿建的圆拱石桥弧度更加自然柔和,使其更胜于原址。 同时,考虑,浣红跨绿与英石假山跌水应是一个组合的整体,故在桥东侧我们建了一座飘逸灵秀,状如祥云的英石造景。
浣红跨绿廊桥(仿建)
赏石及理水
在岭南庭园中,各种石景的处理艺术也独树一帜。岭南园林在众多的景石材料中,英石为最常用。余荫山房中以英石巧构胜景者甚多。仿建工程水庭之西,仿“童子拜观音”堆叠英石石景,主峰为面相慈祥的观音菩萨,其下巧妙堆叠石景,酷似跪地下拜的童子。在本园主入口处,多出一个原作没有的较大花坛,根据用地现状条件与设计立意,结合岭南传统园林多种造景元素,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组有别于余荫山房原貌的新的 “迎宾石”景观,以欢迎来客。
英石景石(仿建)
岭南传统之绿化配置
岭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往往选用亚热带植物,以常绿阔叶树占优势,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花期选择往往以春秋两季为主,种类繁多。 岭南庭园一般为具有一定文化修养、政治地位的文人雅士所建,园中所选造景植物多少反映了园主的思想感情。
余荫山房深柳堂前两株老榔榆盆栽,百多年来饱经风霜,依然苍劲挺拔。在文化寓意上,因锦鸡羽毛光彩艳丽,喜栖息榔榆,植榔榆招引锦鸡,显示邬家女眷的荣耀,且“榆”与“余”谐音,故榆树作为余荫山房的标志性树木。
深柳堂前花架下盘绕着一棵与余荫山房同龄的炮仗花,形如蟠龙绕柱,春节前后红花怒放,悬缨下垂,状如红雨一片,点出园门上联“余地三弓红雨足”中的“红雨”命题,显得喜气洋洋、满园生辉,反映园主人重风韵意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