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28 13:54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扶正后的住宅楼
工人正在施工
地底打水泥桩
位于山西省西安城东公园北路某小区5号楼倾斜22厘米 290个千斤顶“升高扶正”。“酒瓶倒了之后,总是往南边滚。”在卫生间洗澡后,一开始水往地漏里流,后来水开始往客厅的方向流。更离奇的是浴缸,南北摆放的浴缸水面高低差居然达10厘米。根据测量结果,这栋楼整体向南、向西倾斜,向南倾斜幅度最大,整体偏离中轴线22厘米。
对于这种整体偏移的建筑,业内通常的方法是两种,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把高的一端降下来。“这种方法就是把该栋建筑物下方的地基土方掏空一些,或者采取其他的方式,使得建筑物较高一端下降,最终和矮的一端呈水平状态,达到建筑物平衡的目的。”王浩军说,这样的“扶正”方式优点是造价低廉,工程成本小。但这种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首先,供暖、供水、天然气、下水等管道和地面固定管道出现落差;其次,从一楼外进入楼梯,楼梯间整体显得低矮;还有就是下降的幅度控制不够精确,有时会出现小误差。
另一种方式就是把降下去的一端整体升高。“这种升的科技含量更高,但工程成本也更大。”王浩军说,在经过和甲方项目部协商后,他们最终选择了“升高扶正”,这种施工方法的正式名称叫“预压托换桩顶升纠偏法”。经计算,5号楼总共7层,整体重量约8000吨。谁有这么大的力气将楼“抬”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楼“抬”起来?最终,290个红色“小个子”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经过测量,他们算出了千斤顶应该承受的压力,在楼下主承重梁下,设置了213个千斤顶,在楼房外围设置77个临时支点千斤顶,所有的千斤顶在控制程序的精确控制下,开始同时缓缓启动压力。这些千斤顶升高速度并不平均,需要一边升高,一边测量。
整个施工从8月7日开始。经过十余天施工,8月下旬千斤顶全部到位后,290个千斤顶在控制程序下,开始不同程度地升高。第一天,千斤顶升高了约2厘米;第二天,千斤顶一口气升高了十余厘米;第三天,在检测人员的检测下,千斤顶开始逐个调整,升高到合适的高度。整个“抬平”的过程花了3天,楼上的居民没有任何感觉。
千斤顶将整体楼房抬高恢复平衡后,最终替换它们的是水泥桩和直径约15厘米的钢管。“我们用水泥桩在千斤顶的位置,用液压工具向下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涂光祉说,水泥柱用200毫米×200毫米×1500毫米见方,在液压工具的作用下,向地底往下打,打完一根后,用另外一根对接电焊,继续往深打,直到水泥柱打深至能够承受足够的压力。“在打水泥柱时,我们用压力仪一直在测试该水泥柱的承受压力,能够承受楼房的压力后,就意味着这根水泥柱完工了。”涂光祉说,这些水泥柱最深的达20余米,213根水泥柱平均深度16.6米。随着 根水泥柱的逐渐植入,这些水泥柱也将最终取代千斤顶。那么这些千斤顶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如何取出呢?
“在水泥柱上先固定两个千斤顶,把楼房稍微抬高,植入钢管,最后才抽出千斤顶。”昨日下午,数名工人正在忙着将千斤顶抬高,将钢管植入。“预计再有一个月,所有的工程即可竣工。”
楼下在施工,但楼上的居民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所有倾斜的下水管道也都暂时用软管连接,“停了的只有天然气,不过最多再有一两天就可恢复。”王浩军说,但整个工程完工还需要一个月。楼上居民谭先生说,在不知不觉中楼就恢复了正常:“把球扔到地板上,再也不乱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