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单元展览 《相坔,一个场域的在呈现

时间:2012-11-28 13:29来源: 作者: 点击:

    2012年9月29日下午1时30分,“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单元展览:《相坔,一个场域的在呈现过程》在北京歌华大厦一楼中庭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共同主办,何崴、周宇舫策展,。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文化部文化中心处刘红革处长,文化部文化传播处李立言处长,中信集团对外业务部总监车耳先生,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沈康教授,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曾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程启明教授等。
 
    曾辉主任在致辞中首先肯定了展览的内容,他说:“这是一个不大的展览,但很有追求,内容丰富、有新意;关于传统建筑的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同时更是对当代的启发,我们可以通过对乡土建筑的思考,找到当下中国建筑设计的定位。“曾辉主任随后强调了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紧密合作,他指出明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将把焦点集中在人居环境的问题上,强调设计改变生活的同时,重点关注从宜居到怡居的设计。
 
    文化部的刘红革处长、李立言处长也对展览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都表示在未来愿意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本次展览内容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09级建筑专业下乡考察教学内容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思考。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强调观察者对客体事物的认知和主观再呈现(re-presentation)。“‘相’(去声),即观察,是有选择的呈现;‘坔’(去声),古语同‘地’,在这里即‘场所’;两者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对场所性的感知和再认知“,展览策展人:何崴老师在介绍展览名称时如是说。
 
    本此展览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厦门鼓浪屿多个城市广场。作品强调对场所性的探讨,运用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空间切片“的方式将主观意象和客观物质空间事实相分离,表达在特定场域中对时间、空间和使用者关系的思考。第二部分是闽南土楼聚落。通过对土楼的三维数字化记录,虚拟和影像呈现,直至实体模型重构,展览对土楼,这一典型乡土建筑的空间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延展思考的线索。在呈现形式上,本次展览极具美院建筑学院的实验性教学特点,形式丰富、生动,除采用了图纸、模型等经典展示手段外,还使用了三维扫描影像、记录片和互动游戏等手段。
 
    对此,程启明院长是这样解释的,“此次展览反映了美院建筑学院长期以来的教学思考,即:鼓励创造性的思维,并强调与社会的对话”;程院长还说:”在未来,央美建筑学院将继续加大和社会各界的交流,把学校中好的设计和研究成果推广到社会中去,让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