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将趋于理性

时间:2017-05-24 00:04来源: 作者:佚名 点击:

超高层建筑对于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周边交通建设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许多二三线城市也已纷纷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新地标”,以助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超高层建筑存在的种种弊病——巨额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高于普通建筑的危险系数、难于维系的生态环境质量等,也为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建设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畅言网近期采访了华通国际公建事业部总经理李宁先生,在采访中他针对超高层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设计的技术挑战和难点、绿色节能的先进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华通国际公建事业部总经理李宁

 

记者:超高层建筑我们更关注他的高度所带来的标志性,但是它本身和城市的文化与城市发展规划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超高层建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李宁:超高层建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实现城市标志性和城市名片的一个方式。超高层建筑不管我们怎么理解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建设量,各地区都在建超高层,这反映了每个城市都想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的群体心理。如果超高层建筑能与城市规划结合更紧密,与城市文脉更搭调,则会对城市产生更大的正面意义。超高层建筑因为其标志性和远距离的整体展示效应,其实更应该注意不要设计得过于招摇。超高层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会趋于更加理性化,从建设量上理性些,从设计理念和风格上也会更理性些。 

 

记者: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开始大量兴建超高层建筑,城市之间兴起一股“高楼攀比热”,如何看待超高层建筑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

李宁:超高层对于城市标志性的作用在吸引着很多城市兴建超高层,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一个大建设时代,超高层当然不会被冷落,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想建超高层。但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以超高层建筑作为其城市标志性建筑。比如日本京都这样的城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高度控制得很好,不用建超高层也能实现城市的兴盛。超高层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于彻底颠覆了原来传统中国城市的建造模式,中国传统的城市是水平向铺陈的,偶尔会有个塔凸显一下。而超高层,使建筑向高空发展,使城市变得更加立体化,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城市的原有面貌。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城市已经变得更加立体。竖向的立体化解决好了实际上能提高人的交通效率,人们只需要乘坐电梯就可以瞬间到达自己需要到的地点。而如果是水平向铺陈的建筑,我们就得行走很远的距离才能到达目的地。举个相关的例子来印证,北京T3航站楼,由于它是水平向铺陈,平面过大,我们在里面要行走很远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会感到疲惫。从城市资源的高效角度来讲,超高层是有其正面意义的,把资源立体化地汇聚在一起,超高层是一个成熟的模式。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向空中要空间是也必然的选择,因此超高层还会有更大的前景。 

 

记者:超高层项目不是一个单纯的标志性建筑,而是真正的多功能建筑模式,成为解决当今因城市人口密集而大量产生的建筑面积需求的方案。超高层建筑的多功能化为设计师带来哪些挑战和难点?

李宁:超高层建筑已经发展了一个世纪,技术已经很成熟。它确实是节地的,这不可否认,城市土地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尤其是重要城市的黄金地段,超高层可以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超高层的多功能是有其必然性的。立体化、复合化,是当今综合体建筑的基本趋势。设计超高层的难点之一就是要解决好它的竖向交通问题。解决好立体化带来的垂直交通的问题,就可以使更多复合的功能更加顺畅圆融地共生于一座超高层建筑。华通国际有绿色事业部,我们可以对大厦进行量化的电梯交通量模拟分析,从而更加理性的确定电梯的垂直分区和数量。

 

记者:建设高效能的大型建筑非常必要,要在超高层建筑中贯彻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讲如何实现超高层建筑可持续发展?比如有哪些绿色节能的先进技术?

李宁:这个问题是超高层绿色建筑技术的问题。绿色建筑可以从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考虑。超高层本身是节地的,它容积率很高,从这角度讲首先是符合绿色建筑思路的。从节材角度讲,也是较有利的,因为很多超高层建筑都用钢结构或部分钢结构,钢结构是可重复利用的材料,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水和节能就需要具体项目采取技术措施来保证其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比如:可调节外遮阳技术就可以达到实现外围护结构的节能。还有很多绿色技术可以用在超高层建筑上,比如:室内空气检测系统、管道管技术、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雨水收集、中水利用),等等。 

在超高设计的初期,确定其形体轮廓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常年主导风向以及高空风荷载对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影响,选择一个更为圆润的、风荷载较小的建筑形体,就可以使结构的风荷载计算更为容易,从而节省结构建造成本和日后维护成本,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之一。我们设计的珠海铁建大厦,在选择建筑形体时,在纵向上有收分,在平面上做了圆润的转角处理,就充分考虑了通过建筑形体来减小风荷载作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际上是渗透到设计的很多细节思考中的,不要误解超高层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其实绿色技术在超高层建筑领域大有作为。 

 

记者:超高层建筑就是一个“垂直城市”的概念,理想的超高层建筑,除了功能之外一定要体现人性化,在设计上如何实现人性化?

李宁:人性化设计在各种建筑物中都应该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建筑是为人而设计的。具体方式很多,比如:在超高层建筑中给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非正式交流空间,可以使人们缓解身处高空的孤立感,做一些空中中庭,让人不必非要下到地面上就可以有休息放松和交流的空间,有室内树木绿化可以欣赏和依恋。人可以直接触摸到的很多材料与小节点的人性化设计,可以给人以很具体的人文关怀和温暖感,这些可以发挥的就很多了,像电梯厅、公共走廊的尺度设计。楼宇智能化也是超高层建筑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加智能的建筑使人们在建筑中有更亲切、更方便的体验。 

 

记者:在您曾经主持设计的超高层建筑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技术值得分享?

李宁:以我们设计的珠海铁建大厦为例。其实超高层设计首先考虑的设计问题也是总图布局问题,是把不同功能板块如何布置在一个小地块里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超高层首先是那个高耸的大厦设计,其实应该首先想清楚总图布局问题。珠海铁建大厦项目地上有三大主要功能:超高层主体(办公)、商业、公寓,而超高层办公功能又分为铁建总部和租售写字楼两部分。在一个局促的地块如何把这四个功能布置停当,还能满足诸如绿化率、交通组织、消防、日照等各项硬性条件,同时还要有超高层的群体标志性效果,这真不是一件容易事。超高层一般用地都不会太充裕、容积率高(这个项目容积率6.8),它的交通组织也是很有挑战的技术问题。珠海铁建大厦这个项目的交通组织要解决好铁建总部、写字楼、公寓、商业等各种不同车流的组织,又要解决好人车相对分流,地面车流组织与地下车库组织等等,这些都要有扎实的技术底子,进行丝丝入扣的设计,不能马虎。总图布局的确定也就决定了超高层设计的大局。 

关于珠海铁建超高层的形体设计。在设计初期我就考虑到了它的建筑形体可以减小风荷载,通过风环境计算机模拟,实现形体的美学流畅性与结构的合理性的双重好处。我设计了一个竖向收分的超高层形体,平面转角也圆润,这在视觉心理上符合珠海横琴地区的滨海特点,曲线的引入会让建筑物更加生动而有情。最后这些形体与我对它的设计概念很好的合为一体,我提出的设计概念是:“节节高”,一个节节升高逐渐收分的饱满而圆润的超高层建筑,我用竹子的节节高来实现它的隐喻,整个建筑给人向上的蓬勃生机。所以,超高层的形体设计是个非常综合的思考过程,要包含:几何、美学、心理学、地理学、风力学等等方面的思考整合,在超高层这个视觉中心点实现整个建筑群的升华。 

在这个超高层的顶部我们设计了通高三层的顶层大堂,给大厦办公人员提供一个非正式交流空间,也是这个建筑立面的亮点,尤其在夜景中,顶部逐渐退台的内部挑空空间会很靓丽。超高层立面的顶部设计是个重点,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超高层都很着力打造顶部,这就像是一个人的发型来决定一个人的气质一样,同时超高层顶部也是大厦远景中备受瞩目的一个部位。这个超高层建筑的顶部我们也做了很多细节,希望大家能通过顶部进一步记住这个建筑。

我们有专业设计团队为后盾开展设计工作,比如:结构技术、绿色技术、楼宇智能化、空调机电等等,建筑师在这个过程中像个导演,要把各个专业工程师们的智慧整合在一起,呈现一个整体的建筑“出演”。超高层技术问题还是很复杂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应付得了的。我很感谢我们的设计团队,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一个很好的设计成果。


预留gg3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