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挂篮的结构构造及力学分析

时间:2015-03-12 08:36来源: 作者: 点击:

【学员问题】菱形挂篮的结构构造及力学分析?

【解答】(1)菱形挂篮的结构及构造

菱形挂篮主要由菱形桁架、悬吊系统、走行系统、模板系统及张拉操作平台五部分组成。

①菱形桁架:

菱形桁架是挂篮的主要承重结构。主桁构架竖放于箱梁腹板位置,构架的片数可根据主梁的截面特性来定,一般为两片,也有多片的,如吴忠黄河大桥菱形挂篮采用三片构架;主要杆件通常由两片槽钢组焊而成,槽钢的截面由结构分析确定;各杆件间的联结为栓接、焊接或销接。主桁构架间用槽钢或角钢组成的横联连接,在主桁前端节点处放置一根用2根工字钢组焊成的横梁,上设吊点,以做悬吊底模平台和内外模滑梁用,该横梁同时起到将主桁架连成整体的作用。

②悬吊系统:

由螺旋千斤顶、扁担梁、吊带或吊杆组成,用于悬挂模板系统,调整模板的标高。

前后吊带(杆):前吊带的作用是为底模平台提供前吊点,其承受几乎一半的挂篮荷载。当待灌段混凝土重量较大时,一般采用吊带,否则用吊杆。吊带一般用16Mn或性能更好的钢板并布设销孔而成,一般3m一段,分段间用销轴连接,以适应不同梁高的需要。当采用吊杆时,一般用冷拉IV级精轧筋。每根吊带或吊杆在横梁上放2台千斤顶通过扁担梁调整底模标高。

后吊带从箱梁的底板预留孔中穿过,一般用16Mn钢板上布调节孔或45#钢棒螺帽形成,下端与底模平台相连,上端2台千斤顶和扁担梁或螺帽支承在箱梁底板顶面上。后吊带的作用是承受挂篮一半的荷载并将其传至箱梁底板。

③模板系统:由外侧模、内模和底模等几部分组成。

箱梁外侧模一般采用整体钢制大模板,当梁高变化较大时,可沿梁高分为3块左右,以随梁高变化拆装调整。外侧模支承在外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通过吊杆悬吊在已浇好的箱梁顶板预留孔上,后吊杆与走行梁间设有后吊架,其上装有滚动轴承,挂篮行走时外模走行梁与外模一起沿后吊架滑行。

内模一般通过模架放置在两根内模走行梁上,走行梁前端吊在桁架横梁上,后端吊在已浇梁段顶板的预留孔上方,内模可沿走行梁滑行,除角隅处外,平面部分可用组合钢模或木模钉铁皮。

底模由底模架、底横梁及模板组成,通过底横梁的前后吊带悬挂在挂篮主桁的前吊点、已浇梁段和外模走行梁上,随主桁一起前移,底模架由型钢组焊成桁架,底横梁由工字钢组焊成格构式梁,底模一般用木模外钉铁皮形成。

④张拉操作平台:

张拉操作平台通过钢丝绳悬吊在菱形桁架的前端小悬臂梁上,一般用角钢和钢筋组成,平台平面铺以木板供作业人员站立行走。可用手动胡芦调整其高度。

⑤走行系统

挂篮走行系统分为桁架走行系统、底模、外模走行系统及内模走行系统。

桁架走行系统布置为,在主桁构架下的箱梁顶面铺设用钢板组焊的轨道,轨道用竖向预应力筋通过短梁固定,轨道顶面放置前后支座,支座与桁架节点栓接,前支座沿轨道滑行(支座与轨道间垫四氟乙烯板),后支座以反扣轮(或后勾板)的形式沿轨道顶板下缘滚(滑)动,不需加设平衡重。走行时用2个5T手动葫芦纵向牵引即可。轨道分节以便向前倒用。悬臂灌筑前,需要IV级冷拉精轧钢筋将轨道上钢轨与桁架后节点锚固,使后支座反扣轮不受力。底模及外模与主桁同步行走。具体步骤为:脱模前用手动葫芦将底模架吊在外模走行梁上,解除后吊带,脱模后,底模随桁架一起向前走行。内模脱模后,内模架落在走行梁上,人工用手动葫芦即可将其移至下一梁段。

(2)菱形挂篮的力学分析

从整体看,挂篮荷载有一半左右通过前吊带(或吊杆)传至主桁上节点,菱形桁架以铰接模式计算杆力,其前下节点支于箱梁顶板前侧,后下节点则通过竖向预应力筋或预埋钢筋锚于梁上。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预留g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