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知识:“园林”名称溯源

时间:2015-03-12 08:32来源: 作者: 点击:

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园艺栽培与绿化环境、供人游赏的园林用地性质未严格区分之前,二者通称为“园”,有时也混称为“圃”。如反映周代文化的《诗经》,在《将仲子》篇里有:“将仲子兮,无?我园,无折我树?。”这里所指的园,是宅旁绿地;而《园有桃》篇所指的园,则是种植桃树、枣树的果园。春秋时代卫国的御园名叫“淇园”;谢灵运的《山居赋》曾提到:“淇园,卫之竹园,在其有之粤。”并说明《诗经》中的《淇粤》、《竹竿》篇所指的地方就是这座御园。到了西汉,刘武的梁园,汉文帝陵文园都不是果园。张衡《东京赋》中有:“左瞰?谷,右睨玄圃。”玄圃指的是仙境园林。以后齐文惠太子,梁昭明太子的园也沿用了“圃”字。由此可见,在公元纪元以前,园林与“园”、“圃”在称呼上没有明确划分。直到后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创稿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即公元100年)才明确分出:“园,所以树果也”和“种菜曰圃。”而“园林”一词则广泛见之于西晋(公元200年左右)以后的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同时期左思著名的《娇女》诗描写他的小女儿象只小鸟在园林中飞翔,有:“驰鹜翔园林”的句子。其后南北朝何承天的《雉子游原泽》诗有:“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北魏杨?云的《洛阳伽蓝记》“城南,龙华寺”条说:“……“此三寺,园林茂盛,莫与之争。”到了唐代,“园林”一词应用更为广泛,仅白乐天一人的诗中就不胜枚举。如《雪夜小饮刘梦得》:“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春尽归》:“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园林三两声”;《会昌二年春池西小楼》篇:“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等等。

从上述情况可见,“园林”一词是从东汉“园”、“圃”和游赏园林在名词上严格区分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也是游赏园林从“园”字分化出来以后最早使用的传统名词。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涵义也日益发展。如东汉佛教传入后始有寺庙,随之有寺庙园林;唐代王维的?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出现后,又有了风景区式的园林;园林从而逐渐包涵了家园、宅第园林、陵园、寺园、御苑等多种用地的内容。西方文化输入我国后,园林也包括了公园这样的类型。近代则出现了园林绿地系统,园林的含义更加广泛。

在名词发展的历史上,在“园林”之后虽然也出现过“林泉”、“林亭”、“园池”、“亭台”等对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但与这些相比,“园林”一词更为完美,更为适用,因此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预留g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