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知识:“句读本体”理论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启发

时间:2015-03-12 08:32来源: 作者: 点击:

在先秦典籍中,有关“意”和“象”的问题,已有不少论述。“意象”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刘勰在《神思》中提出的“思(神思)——意(意向)——言(语言、文辞)”的关系所说:神思,是“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是说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心思情怀。所谓“思因情生,情因思起”或“想缘情生,情缘想起”,也就是指带有情感色彩的创作和审美中的想象。所以当神思方运,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艺术家对外界境物形象的感知情满意溢得时候,他心中的情感、意念才能化为想见的艺术形象(“意象”)进行创造活动。“意象”的问题虽早已提出,但直到明清时期才趋于成熟。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王夫之在集前人大成的基础上,对“意象”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他说审美“意象”的“景”不能脱离了“情”,脱离了“情”的“景”就成了“虚景”;“情”脱离了“景”就成了“虚情”,都不能构成“意象”。所谓“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合情”,意思都是说,“情”与“景”、“意”与“象”是内在的统一,而不是外在拼合。

如果把符号形式(能指)比为“象”,符号内容(所指)比为“意”,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是一个整体进行传播与继承的。

预留gg3